在这个充满古老气息的京城,曾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国子监,它见证了元明清三代的教育兴衰,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发源地。然而,我们的故事要追溯到一百二十年前,那个令人难忘的公元1899年的一天。当时,一位古董商悄然踏足于国子监,他身背着一些异常特殊的龟甲残片,那些甲骨,完好无缺,刻划着神秘的符号。此人寻访国子监祭酒王懿荣,一位备受北京文物收藏界尊崇的领袖。在那个时代,王懿荣的一言堪比圣旨,他的鉴定意见受众多人的尊敬。他是金石收藏的行家,精通文字学,对于甲骨这一古老物品,他的眼光独到。
当他第一次看到这些甲骨时,他立刻发现上面刻着古老文字,或许是上古文字。古董商连续两次送来一批甲骨,最终总计达一千四五百片。甲骨初现,竟遇上了王懿荣这位文物鉴赏家,可谓中国历史的幸运。然而,甲骨乍现,却伴随着国难。仅仅一年后的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陷落,清王朝首都深陷危机。这一年是中国农历庚子年,被刻上耻辱之记,被称为“庚子国难”。
在这个国难之际,王懿荣作为京师团练大臣,面对战败,以身殉国,为国捐躯。次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他离世,然而,他的精神留存于这些甲骨之中。这批甲骨最终落入刘鹗之手,他是王懿荣的亲友。不仅继承了王懿荣所藏甲骨,还通过其他途径收集了五千片甲骨。刘鹗精心整理这些甲骨,选取墨拓,编撰成《铁云藏龟》一书,于1903年面世。这本书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并向世界公之于众的著作。
在书中,刘鹗明确指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并对干支”,考释论证了其中四十多个甲骨文单字,最终证实了三十四个字,这个著作奠定了甲骨研究的基础,成为开山之作。今天,学术界普遍认为刘鹗是最早真正了解甲骨的人之一。他的《铁云藏龟》使更多学者能够认识和研究这种从未见过的上古文字。清末经学大师孙治让正是通过《铁云藏龟》认识甲骨文,他在1904年的著作《契文举例》中,考释了334个字,其中有185个被证实正确,这成为第一部甲骨文考释的开创性著作。
~~~~~~~~~~~~~~~~~~~~~~~~~~~~~~~~~
央视甲骨文研究纪录片《甲骨春秋》全2集 TS/蓝光高清-完整版高清下载
下载链接:
提取码在此处,注册成为本站会员并参与回复任意评论后显示提取码。【本站资源全网最全】点击 <快捷注册>。有问题也可联系客服【微信号 TVC995】协助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