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中国纪录片真实性的转折点——《望长城》解析 我国早期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存在着一些误区,如虚构情节、用演员扮演、由原型重演,等等,这些严重违背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原则。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过去对电视的纪实规律了解不够,缺乏纪实意识;二是习惯了文以载道的思维方式,纪录片或者是图解政治概念,进行居高临下的说教,或者是先设定框架,将客观事实变成某种观点的填充材料,不是准确地观察和纪录事实,而是按主观的意图加工和再造历史。 与以往电视专题片不同的是,《望长城》不是靠解说词,而主要以现场采录的纪实形式,通过镜头的视觉形象,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反映长城的千年沧桑。
“小朋友,不要打了,不要打了。”随着声音,摄像机将观众的视线引向黄土高坎上两个打闹的顽意。小孩暂时停止了打闹,四只眼睛紧紧盯着镜头。“小朋友,你们在这里玩呢?\眼神,冲镜头发出“呃那”两字。“你知道长城在哪里吗?\不犹豫地一指脚尖说:“就在这儿。”这是摄像师元克君拍摄的一个长镜头,一段短对话 ,没有主持人,问话者是示克君自己。这种拍摄方式被称为摄像机与被拍对象对话,它体现了摄影师强烈的编导意识和对拍摄对象敏锐的反应能力,是对主持人不在现场的一种补充,使作品具有鲜明的纪实色彩。
《望长城》鲜明的纪实特色,在片中表现之一就是大量长镜头的运用,它使画面显得真切自然,让人感同身受。无论是对包尔呼一家探亲的跟踪采访,还是对长城砖的发掘,抑或是对新疆库车汉代烽燧的寻觅,都充分开掘了长镜头的功能,让观众看到了事件的全过程。尤其是王向荣母亲对摄制组依依惜别的情景,长镜头拍摄让人切实地体会到大西北人那像脚下黄土一样质朴的感情。整部作品中,最长的两个镜头是五分十秒和三分四十秒,这在一般作品中是极为罕见的。这些长镜头的运用,决定了拍摄必须打破常规,而电子技术的发展也为打破这种常规提供了条件。传统的“远、全、中、近、特”的拍摄方式和编辑规范在视觉上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场。而现在的观众情绪需要完整的、不加雕琢或少加雕琢的“原汁原味”、“t得掉渣”的素材性信息2,而这些正是长镜头发挥优势的地方。
为了强化纪实性,《望长城》把摄像机和话筒直接扛进了鲜活的民间,忠实纪录下第一现场的所见所闻。它以一种介人而不干扰的态度,不仅关心风景、文物,更关注“活人”当下生活状态。这使它从质上超出了过去的专题片、文献片,具有“保留第一时间”的最可贵的纪录品质。《长城两边是故乡》的结尾,在锡伯族人的西迁节上,焦建成的母亲一个篷挨一个帐篷地找儿子,他的父亲也生气地说,“我要喝得醉醉的,让他来找我。”在看到焦建成准备乘热气球升空时,母亲匆忙挤过人群一把拉住正准备点火的儿子,哭着问:“你烧着这个东西要去哪儿?担忧地望着儿子:你还能回来吗?
观察者,如实地纪录下生活的本真面貌,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也正缘于此,《望长城》才影响了其后将近十年的纪录片创作,成为改写纪录片话语形态的里程碑。
【本文发布在纪录片部落(http://www.xitongle.com)-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纪录片部落-纪录片创作者、纪录片爱好者聚集的部落。本站提供纪录片创作,纪录片拍摄,纪录片策划、脚本、纪录片分析解读、纪录片影评的相关文章,提供国内外最新纪录片下载,包括BBC纪录片、NHK、探索频道、CCTV纪录片的下载;提供最新电影的影评、剧本创作、导演功课、灯光、剪辑等相关文章资料。 |
网站地图|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下载-纪录片从业者-纪录片部落-电影拍摄-导演知识-电影学习
GMT+8, 2024-12-21 23:42 , Processed in 0.15482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xitonge.com @2010-2024
Copyright © 2010-2024, xitongle.com.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