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美学——审美价值: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的转变 美国当代电影理论家比尔·尼柯尔斯说过:纪录片的策略和风格,如同在叙,事片中一样,是不断变化着的;它们也是有历史的,如何认识纪录片的本体又是一次改造。
80年代以前,纪录片创作承袭了电影新闻纪录片的模式,把纪录片当作图解政策宣传的工具,文化意识长期被压制。进入80年代,纪录片创作飞速发展。文化意识的崛起,向内挖掘本土文化的沉积是新时期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特征。《丝绸之路》正是这种意识崛起的标志,显示出对本土文化、传统文明的深切关注和深刻反思。
《丝绸之路》依据特定的主题,以电视工作者的采访活动为导线,分系列沿丝绸之路进行拍摄,在总体上由东到西的探访,中,点线结合。有的以“线”为主,像《祁连山下》、《流沙古道》;有的在“点”上展开,如《敦煌》、《古都长安》,每集自成一体,完成自己的表现任务,又承上启下,成为系列节目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从而构成大型系列的电视纪录节目。片中选取的代表丝绸文化的经典镜头:跋涉的驼队、悠扬的驼铃、灯光下的织机等,将历史、现实、文物、古迹、自然、风情等内容汇集在一起,把雄伟、荒凉、严峻、粗犷、轻快、细腻的摄影表现集于一身,使远、全、中、近、特等各种景别的画面语言有机交织在一起,赋予了作品出手不凡的气势,给人以文化沉淀的厚重感。
在《古都长安》、《莫高窟的生命》等篇章中,中国文化的厚重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全片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感官上的愉悦,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舞。但不可否认的是,《丝绸之路》对于民族、历史等大题材的观照占据了作品的主要篇幅,作品缺乏更为细腻的、多视点的审美表达。
如果说早期的纪录片多局限于政治宣传和民族精神宜扬,20世纪90年代的纪录片又转而关注平民百姓、弱势群体、边缘化人物,那么如今的电视纪录片在经历过栏目化、频道化的洗礼后将自己定位成一种普通的电视节目形态,成为满足电视观众多元化审美情趣的一种表达方式。《新丝绸之路》在处理这些大题材的时候,回避了过去追求波澜壮圈,构建史诗巨篇的全景式和面面俱到的表达,而是试图用多元化的方式对历史的某一小点进行诠释。 【本文发布在纪录片部落(http://www.xitongle.com)-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纪录片部落-纪录片创作者、纪录片爱好者聚集的部落。本站提供纪录片创作,纪录片拍摄,纪录片策划、脚本、纪录片分析解读、纪录片影评的相关文章,提供国内外最新纪录片下载,包括BBC纪录片、NHK、探索频道、CCTV纪录片的下载;提供最新电影的影评、剧本创作、导演功课、灯光、剪辑等相关文章资料。 |
网站地图|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下载-纪录片从业者-纪录片部落-电影拍摄-导演知识-电影学习
GMT+8, 2024-11-21 16:40 , Processed in 0.29461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xitonge.com @2010-2024
Copyright © 2010-2024, xitongle.com.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