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最缺什么?是人才! 调色行业更是如此,过去胶片时代,调色的技艺仅掌握在十几个人手里。很快数字化了,人才的缺口变的很大,各大专业院校也还没有完全的适应,行业对调色人才的培育远比对摄影师的培育要落后很多。 而我国影视调色的整体底子还比较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流程的认识模糊 2. 后期人员对于数字摄影机的特性不了解 3. 调色的思路不明确 4. 对于优秀的样本的积累以及分析不够 如果把人才分为ABC三类,A类里面再分为A+和A-的话,A+人才是无法培训的,那是真的需要技术、经验、艺术、天赋、机遇五个元素复合在一起的。 而A-和B以及C我们可以分为高级班、中级班、初级班来培养,并通过线上的终身教育的形式,把大家汇聚在一起,和时代的进步绑定在一起,不断前行。 调色在过去的胶片年代叫做配光,后来有了数字中间片,做胶转磁大家又把调色叫做TC,现在这些词还在使用,这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过去达芬奇2K的设备销售得很昂贵,神坛上的设备,如今达芬奇是专业领域中最最普及的产品。 其他的调色设备还有Baselight、宽泰等。不同的软件在工作流程上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从工作核心上来说依然是对于使用者水平的要求。就好像ARRI和RED都在拍摄大量的好莱坞电影一样。 调色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大致来说,调色首先是套底,然后是调色。套底的使命在于确保用原底调色,这样可以保证从素材层面提供最高的调色质量。在中国做好套底是个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前期拍摄由于各种缘故导致数据管理做的比较糟糕,这是国内普遍的问题。这对套底的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所以,很多后期人员也没有坚持去做好套底这件事,于是这就变成了一个坏的开端,从第一个环节就开始丢失品质。 调色中的环节就比较细了,但是无非就是一级调色,二级调色,从整体到局部再返回整体观察的思路。这里不展开细说了。但是我想举个例子,我曾经在一个工作室和他们的调色师聊过天,我问他知道他现在调的项目都有哪些机型拍摄的素材么?他说SONY F55和A7S。我接着问,他们都是什么Log和色彩空间拍摄的?他有些尴尬说,就是S-Log啊。至于色彩空间是什么?答不上来了。我接着问,那你现在做色彩匹配的时候,你挂哪个LUT?他说SONY的啊。我说,索尼的有四条,你用的哪个?你知道这个四个都有什么区别么?他又答不上来了。 这是个特别好的例子,不信,你可以去问问你身边的调色师,看看有几个人能回答全的。而这些问题是数字摄影最重要的技术参数了。前后期结合,在这里是最典型的地方。所以,很多人都忽略的这些环节。我们想想,哪个优秀的赛车手不是对发动机原理十分了解的?这么说大家就能明白了。 好的调色师应该是要从摄影开始学习 这个答案,今天我会斩钉截铁的告诉大家。我给大家讲讲这里面的原委: 首先,调色最初的任务是给拍摄的画面查缺补漏,例如,有些镜头曝光有问题,在做镜头衔接的时候,曝光的连续性要保证。以及对于色温的矫正,这些都是基础任务。这些工作都体现在我们的一级调色里面。 其次,我们可能要分区域去做一些调整,例如加强窗外的光线,例如降低暗部的饱和度,例如改变有些色相。这些是二级调色的范畴,而他刚好是对于摄影技艺的提升,完成了一些,现场几乎不可能,或者很难完成的事情。 特别是二级调色,很多人会掉进对于技术的迷恋,甚至有人觉得自己做了很多的节点,感觉很帅。但是这里面最核心的是,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思路是什么?思路就是从摄影来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看到一个画面,一扇窗户,一束光。那很明显,我们知道摄影师想创造明确的光线效果的画面。但是现场可能由于灯的功率不够,又或者是屋子里的散射光没有控制好,导致效果并不明显。那么调色师就要把光线的部分强化出来,降低周围的亮度。这就是思路,从摄影来的思路。所以,你不论是加强还是改造,首先你要能解读摄影师在画面中的光影色的设计,你能彻底解读了,你就有所谓的工作思路了。 为什么要终身学习? 然而技术和艺术相比,艺术是难学的,技术相对好一些。终身学习是必须的,道理很简单,就是与时俱进。艺术的潮流是变化的,你作为一个调色师,是无法纯粹的固守自己风格的,你要适应不同的片子,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年代。技术就更是这样了,就像胶片改数字一样,美国很多摄影师在做这个转变的时候非常艰难。但是还是要选择改变,因为世界不会因为你停下。 而终身学习也是有技巧的。就好比说学习小组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学,然后定期聚在一起说说自己新的学习,分享给团队里的伙伴,于是大家都会很快的进步。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我常年趴在国外的论坛上,我就看老外都是很积极在论坛里分享自己的知识。而国内的论坛在持续分享和讨论方面就差很多。 所以,我们发现老外的整体的行业水平比我们要高出一截,和这个也是有关系的。所以,试想如果有个地方可以把调色方面的最新消息,最新技艺,大家的体悟,大家的问题集中在一起,供大家一起提高,这是一个非常非常赞的事情。我觉得现在我们急需这样的环境,我们在这个环境中终身分享,终身学习。 大家普遍忽视的问题 平时要“通读”影片,了解人物,了解每场戏的目的,了解情绪和节奏,这个过程需要和导演以及摄影师一起沟通。就像做公司一样,一定要把市场需求搞明白。 调色流程要科学,我们刚才说的套底啊,色彩科学啊,一级二级和摄影的对位关系啊这都属于科学的层面。 从设备的角度来说,标准的监看设备,不同媒介终端配合不同的调色监看,调色间的亮度,墙壁的颜色啊,这也属于工作方式。 |
网站地图|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下载-纪录片从业者-纪录片部落-电影拍摄-导演知识-电影学习
GMT+8, 2024-11-21 16:58 , Processed in 0.16607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xitonge.com @2010-2024
Copyright © 2010-2024, xitongle.com.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