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部落-高清纪录片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电影《十字街头》(1937)鉴赏

发布者: 武士| 2021-11-8 22:26
查看: 1375| 评论: 0
摘要: 《十字街头》摄制于1937年,是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沈西苓的代表作。沈西苓(1904-1940)原名沈学诚,也曾以沈叶沉的名字从事艺术和社会活动,是20世纪30年代一位颇有才华的电影艺术家,早年曾留学日本学习美术,并热心戏剧活 ...

电影《十字街头》(1937)鉴赏



《十字街头》摄制于1937年,是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沈西苓的代表作。沈西苓(1904-1940)原名沈学诚,也曾以沈叶沉的名字从事艺术和社会活动,是20世纪30年代一位颇有才华的电影艺术家,早年曾留学日本学习美术,并热心戏剧活动。1928年回国后参加了大量左翼戏剧和美术工作,是“左联”的发起人之一。1930年他以美工师身份开始电影创作,同时开始探索电影编导艺术。1933年在夏衍的帮助下,以上海纺织工业中的包身女工的悲惨生活为题材,编导了处女作《女性的呐喊》,接着又导演了由夏行编剧的《上海24小时》,这两部影片是我国最早直接描写工人阶级生活的影片。在最初的电影创作尝试中,沈西苓就明显地表露出了他的思想锋芒和艺术才华,他既把镜头的蒙太奇构成作为一种叙事手段,同时又赋予其某种隐喻和象征意义,做出了可贵的尝试。

《十字街头》是沈西苓的第五部电影创作,该剧本是沈西苓从东北流亡学生和学校里出来的失业朋友那里听他们闲谈国事家事中得到启发的。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他试图“归纳成一个整个的社会问题”,正如该片的片前预告所言:这是“动乱时代的悲喜剧”。影片截取了生活的一个横断面,表现了处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的30年代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恋爱、失业、生活、彷徨”,他们处在“十字街头”影片在最后提出了正视现实、冲破象牙塔,离开徨的十字街头,走向革命的时代要求。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四个失业大学毕业生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典型人物形象。小徐消沉儒弱、沉溺于自我的苦闷和失败,最终走上了自杀道路。刘大个儿有头脑、有理想,他准备回到沦陷的故乡,“唤起那被压迫的奴隶”,后来又奔赴抗日前线,把个人的生命投入到捍卫民族尊严的伟大战斗之中。赵丹在影片中扮演老赵,他阅历不深、热情单纯,虽没有刘大个儿成熟,但也有自己的信念,他认为“值得做的事情就要好好去做”。阿唐是作为老赵的陪衬而出现的,他和伙伴们一样淳朴善良,而且特别乐观、热情。

在主要受好莱坞影响的中国电影传统中,到了30年代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因素——苏联电影的影响。30年代热衷于电影艺术新探索、新尝试的创作人员大都是左翼人员,他们怀着较高的热情关注着苏联电影的经验,并努力地将这种经验运用于自己的本土化电影创作之中。苏联式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尤其是爱森斯坦式的蒙太奇观念,作为一种观照和把握生活的思维方式对年轻一代电影创作人员的影响,比作为一种技巧理论表现得更突出、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具体反映在此类影片中,无论是内容上的贫与富、正与反,还是形式上对声画之间不同镜头、段落或形象之间的冲突和撞击的表现,都成为了这一时期电影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通过形象间的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产生连贯、对比、呼应、联想、悬念等效果,使得影像表达在组合和碰撞中产生新的意义和力量。沈西苓在1933年写的《制作(女性的呐喊后感》中,对“电影的特殊技巧”进行了总结,对如何打破舞台“三一律”的信条,摄影机的运动、画面构成、镜头组接、节奏、高潮等进行简述要求自己“在错误中找出我的新路”。到了1937年拍摄《十字街头》时,其对动态化的画面构成、镜头组接、声画结合等电影语言的成熟运用,已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有声电影的最高成就之一。

影片一开始从对现代都市摩登高楼的仰拍镜头叠印着字幕入画,紧接着又以对上海都市繁忙大街的俯瞰镜头对接,再接着即是平视镜头中的黄浦江边的远景,一个青年在徘徊,非常简洁凝练又极富悬念地展开了叙事。接下来,对老赵和杨芝瑛居住的亭子间及周遭环境的表现也都十分简洁而富于质感,进入老赵的房间,先是墙上一排毕业照的远景,接着特写镜头,逐一展示,让观众对这四个青年的身份及失业现状一目了然。在片中,心理蒙太奇也多有使用,在当时应该是很具新意的,影片很细腻有趣地展现了老赵和小杨相互思念的一些潜意识和心理活动,比如长达3分多钟的杨芝英“白日梦”的银幕化展现、老赵工作时对回去后见到小杨的种种憧憬的叠印画面、老赵和小杨第一次约会时的幻觉的表现,以及小杨最后离去之前,走还是留的心理纠结与矛盾通过叠印的画面:以小杨为中心,另外两个小杨的互相对话构图等,都极富浪漫的喜剧化效果。当老赵和小杨在老赵的亭子间里彼此以真实身份相认,小杨深情不舍地告诉老赵自己失业并打算离去时,有一段大胆的“吻戏”,其中穿插的是窗外木桩上两只纯洁的小鸽子互相偎依的画面,甚是可爱。在不同的场景段落进行转场时,也很有特色,影片数次使用新闻报纸印刷和新闻大标题的多重叠印镜头,既和老赵报馆的职业具有连带关系,同时也银幕化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场景的更换,更突出了时代背景的多端变化和生存环境的窘迫,比如,一次报纸印刷的镜头出现,是老赵刚在报馆得到了工作的直接镜像化呈现,印刷报纸的镜头并没有穿插什么特别的特写镜头;第二次出现则在其中穿插特写的新闻大标题诸如“女学生投江”“少年自杀”“丰台已无守军”;第三次出现凸显的是连续采访报道上海工厂悲惨劳工生活的系列文稿“工厂风景线”;第四次出现凸显的是老赵通过采访,写出的“女工哀史”;第五次凸显的是“昨晚赶赴绥前线”“华北丝厂十有九停”,这种时空转场的方式,不但对交代人物命运的变迁具有极俭省的叙事效果,而且更具有画龙点睛的主题揭示与深化效果。影片结尾,交代小徐自杀的悲惨结局时,也采取了类似的手法。

该片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也是紧紧围绕其人生命运的各种不断变化而逐渐走向深入的,而且更为可贵的是,即便在这样严肃冷峻地展示年轻人人生苦难和彷徨的影片中,编导人员仍然从自己乐观昂扬的创作心态出发,也是从大众电影还兼具娱乐大众的基本功能出发,始终不忘在影片中持续不断地营造健康乐观的积极人生态度与符合年轻人的幽默诙谐的轻喜剧式浪漫抒情格调,并从剧情细节设置、人物道具安排以及画面语言及声音元素等诸多方面着力加以体现。影片有意安排老赵和杨芝瑛的上班时间是错开的剧情,并使之在一前一后的亭子间居住中产生许多极富笑料的小摩擦、小矛盾,这种在特定生活场景下产生的特定动作、特定情景和巧合误会等,是该片最富于生活气息、吸引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一大看点。影片特意设置的公交车上“偶然相遇”、工厂大门外“英雄救美”、夜晚花园里的“第一次约会”、小杨的“做梦”、亭子间里的“真实身份相认”的尴尬、羞愧与不知所措、杨小姐失业后的“人去楼空”等戏剧化桥段,都极富喜剧化的浪漫情趣。小道具的设置也别具匠心,老赵桌上的玩偶和小杨桌上的小娃娃相映成趣,对于点染人物性格、暗喻剧情发展、表现人物心理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影片的配乐和插曲也极富动感和情趣,尤其是《春天里》更是脍炙人口。

赵丹、白杨作为当时明星公司推出的银幕新星,该片中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赵丹的清新略显生涩、白杨的柔美纯真,都引起轰动。尤其是白杨,这是她的电影处女作,她把一个涉世未深、耽于憧憬未来、温柔又不乏独立的年轻女性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

作为同是左翼电影的该片,在题材选择与主题意义的探讨方面和前面介绍的影片《桃李劫》等有互相承接近似的一面,它们都是对年轻学子走上社会以后的人生遭遇和命运进行关注与表现,而且本片尤其关注在动荡时代年轻学子的何去何从。本片在同类题材影片中的突出特点在于,它在影片的叙事建构和镜像形式方面更具商业化特色,悲喜交加是其显著特色。在表达深刻的人涵义的同时,亦不失幽默浪漫的喜剧效果,这更符合电影作为大众媒介的本质特点,值得我们不断品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网站地图|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下载-纪录片从业者-纪录片部落-电影拍摄-导演知识-电影学习

GMT+8, 2024-12-21 22:30 , Processed in 0.06520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xitonge.com @2010-2024

Copyright © 2010-2024, xitongle.com.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