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豆瓣8.9分的高分,我们还有更多推荐她的理由!
摘要: 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这部电影,也算是2019年的年度佳作了,他曾经提名过两项奥斯卡,虽然,并未拿奖。而它在豆瓣上有九千多人评分,给出的8.9高分。在烂番茄上有100%,在Metacriti有86%的好评。是的,这就是《蜂蜜之 ...
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这部电影,也算是2019年的年度佳作了,他曾经提名过两项奥斯卡,虽然,并未拿奖。而它在豆瓣上有九千多人评分,给出的8.9高分。在烂番茄上有100%,在Metacriti有86%的好评。是的,这就是《蜂蜜之地》,一部很低调,却很好看,也是我们非常想分享给大家的片子。我刷了两次。第一次看的时候,纯当纪录片科普看,一个半小时,剧情很紧凑,很快看完了。第二次看,则是关注到之前新闻里云南养蜂人的遭遇,再想起这部影片,重新拿出来看,对里面人物的纯真、与自然的友善交互和古典油画般的村落画面有了更深的感触,也多了许多疼痛和哀惜。《蜂蜜之地》这部片子在去年北美的圣丹斯就拿了世界纪录片单元的评审团大奖,也在今年的奥斯卡获得了最佳纪录长片和最佳国际影片的两项提名。这位来自北马其顿的导演只产出过这一部影片,而整部影片拍了三年,素材量有两千多个小时。这部电影的名字,很多人一听以为这部片子是讲蜜蜂的。其实并不是,《蜂蜜之地》主要在讲一位女养蜂人的生活。而养蜂人这个职业有些特殊,甚至蛮神秘的,不在特定的环境和时间,我们都不太关注到。最近几个月,由于疫情的影响,新闻里才开始频繁出现一些养蜂人的消息:养蜂人转场困难,蜜蜂白白饿死,生存受阻,甚至有养蜂人无奈自尽。都是沉痛无助的消息。那么,为什么在特定的情况下他们会变成脆弱的需要保护的特殊群体,养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影片一开画,女主人公哈蒂兹身穿着黄色上衣行走在一片广袤无垠的荒原上,如同一只遗落在人类族群里孤独的雌蜂。她攀上悬崖,采集蜂巢,动作娴熟到让人不敢相信她身后一米外就是万丈深渊。回到村庄,她搬开破旧城墙里的一面石壁,里面是她做的蜂房,养满了蜜蜂,她把厚厚的蜂巢切下来,再浇了蜂蜜在石砖上喂蜜蜂吃。回到家,她和年迈生病的母亲生活在一起,他们村庄也只有他们一户人家,仿佛是遗世孤立于在现代生活之外。哈蒂兹的职业就是养蜂,她的养蜂手艺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她也遵循着祖辈们的教诲:我一半,你一半。每次在悬崖峭壁或者山林、村里的断壁残垣里采集蜂蜜时,她都采一半蜂蜜而给蜜蜂留下一半。她坚持简单而古朴的约定,和蜜蜂是如此,和卧床的母亲也是如此。不在采蜂或在斯科普里的市场卖蜂蜜,她就在家中陪母亲,买香蕉或别的好吃的喂她吃。母亲说,“我出不去。你带不出去的,我现在就像一棵树。”如果不是看到哈蒂兹坐上火车,穿梭在城市的市集卖蜂蜜,我们可能会以为她的生活就是十九世纪,家中点着烛台,用徒步代替交通工具。只有在集市里,她看到一排排染发膏的时候,停下了脚步时候,我们才回过神,哦,原来那个世界离我们的世界并不远。哈蒂兹要了一盒栗色的染发膏。回到家里,她边染边对85岁的老母亲喊,“妈妈,所有人都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我也是。”这样简单的生活有一天忽然被打破了。一辆小房车拉着一大家庭和动物来到了村庄,房车里是一对夫妇带着七个孩子来放牧牛群,他们住到了哈蒂兹的隔壁。哈蒂兹远远看着他们,眼神里平添一丝落寞和不常见的忧伤。我们发现她内心其实是孤独的,渴望陪伴和家庭。随着摄影机的记录,我们发现她喜欢和邻居家那群孩子玩在一起,给他们唱歌,鼓捣收音机,荡秋千,还把家里一只猫咪送给了其中一个女孩。故事到这里,很多人似乎会想这大概就是一个古朴的女蜂农的日常生活记录,虽然北马其顿很美,但生活就是如此平凡啊。是啊,可是也并不是这样。就像许多我们报纸上读到过的新闻,生活有时候并不是日复一日这样发展下去的……邻居那家夫妇看到哈蒂兹在养蜂,也开始动起了养蜂的念头。哈蒂兹性格单纯大大咧咧,邻居一讨教,她把饲养蜜蜂和采蜜的方法全部交给了邻居,包括“采一半,留一半”。显然她把事情想简单了。贪心的邻居答应了朋友一次卖两百公斤的买卖,不顾养蜂的规则,过早收割了蜂蜜。无处归巢的蜜蜂开始攻击哈蒂兹家里的蜂巢,蜜蜂都死在了里面。哈蒂兹气愤,找邻居理论,他们却甩锅说是天气原因。哈蒂兹没办法只好在河边的树桩上给蜜蜂安家,小心地保护蜜蜂。可是邻居为了获得更多蜂蜜,把哈蒂兹的整棵养蜂大树也砍断了。哈蒂兹再也忍不住,在母亲面前哭了起来,像一个受伤的小孩。卧病在床的母亲也无能为力,无奈地说,让神去惩罚他们吧。拍到这里,摄影机的立意似乎也在无形中发生改变了。原本以为是一个单纯日常的记录,不曾想却慢慢变成了一种社会根源性的寓言……相比起邻居,哈蒂兹对养蜂及自然的态度始终是谦卑而尊重的,不只如此,她对生活中、周遭世界的一切都怀有这样谦卑的态度。换言之,她并不觉得自己比蜜蜂更珍贵。可邻居却不是这样。这一种寓言,现在看来也有点像是当下保守主义与当下全球化变革对抗的寓言。过分的剥削带来报复性的灾难。邻居家受到惩罚,因为不遵从自然规律,他们村庄开始成天受蜜蜂蛰咬,邻居家的牛开始生病,最终损失五十多头牛羊。女儿也被蜜蜂蛰成了这个样子。邻居的一个儿子觉得父亲这样做不对,开始跟着哈蒂兹,去悬崖边采取蜂巢想学习养蜂之道。可是时间已经晚了,天气变冷,邻居夫妇无法再放牧,于是就决定搬离村庄。浩浩荡荡一群人就这么来了又走了,留下满目疮痍给哈蒂兹。美国的伦理哲学家麦金泰尔曾在《追寻美德》里写过一个著名的美德理论。他说人的确是追寻利益的,但是本身有两种不同的利益,一种利益,即权利、地位和金钱等,是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获取的,这种利益是目的性、竞争性也是排他性的,一些人获得就意味着其他人获得的少,驱动力是纯粹的个人利益最大化;还有一种利益是内在利益,是通过对某种特殊的有针对性的活动获得的,即人有所钻研,无论是科学、医疗、棋艺甚至养蜂,他们不止为事物所携带的利益所吸引而为这件事物本身吸引,从而在事本身获得一种内在利益,提升这一件事的精进,这样的劳动实践也会产生一种内在善(good-in-itself),有利他的部分。电影中的哈蒂兹并不是一个有书本知识的人,她或许根本没有听说过美德和伦理这样的词汇,但她却依靠着单纯的直觉践行着一种内在善,这种美德也贯穿到她的劳动和生活里,为她带来更多的生命回馈。在城市的生活中,科技和资本社会的齿轮越转越快。我们为了跟上“更快”“更好”的生活,在世纪开始,更猛烈地剥削自己、他人和环境,如离弦的箭在层出不穷的数据和数字比较里不断飞驰,奔波,流走,逝去。有句话说得好,地球其实并不需要我们的保护,需要保护的从来都是我们人类自己。我们留给自然创伤兴许很快就会由自然更迭掉,而脆弱的人类文明最终剩下的美与真会是些什么呢?夜里,哈蒂兹一个人坐在昏黄的灯光下,鼓捣着收音机,与小猫谈天气,镜头里偶有闪现出宗教的意味。她的生活还在继续,有一种宁静而古典的力量始终生生不息地在这片大地上,星星点点,也许就是由一个个如哈蒂兹这样的人延绵下去的。导演在一次映后提到,在影片第一次参加萨拉热窝电影节并获奖后,他们团队用奖金给哈蒂兹在附近的村庄买了房子。现在哈蒂兹就在那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