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航拍摄影单元的不断完善和飞控技术的不断进步, 稳定、高效的特点使航拍广泛应用到了新闻、纪录片的拍摄和现场直播等领域。本文就多旋翼无人机在大型军事题材纪录片《强军》《雄关漫道》《中华兵道》等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 现就总结的经验教训与同行研讨分享。 一纪录片航拍时遇到的环境影响 1. 低温带来的影响 大型纪录片《强军》在央视一套播出, 收视率领先全国上星频道同时段节目, 本片拍摄除了多角度特种拍摄运用之外, 大量航拍镜头的应用, 有力地展现了宏大的场面、震撼的气势、独特的视角。 摄制组拍摄维度从祖国零下三十多度的黑龙江, 一路向南经内蒙、甘肃、山西、四川、云南、广州, 到零上三十多度的南沙, 历经冰雪覆盖的寒冷、茫茫戈壁的风沙、陡峭峡谷的险峻、酷热难耐的高温等复杂环境完成数百次的起降。在各种极端气象条件下, 无论是对无人机还是对飞手的飞行技术都是一种考验。2016年底在哈尔滨拍摄时, 就突遇气温骤降, 低温会使无人机的续航时间直线下降, 平时能支撑15分钟飞行的电池, 在严寒下可能1分钟都坚持不了, 因此电池的保温是重中之重, 飞手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围绕保温进行的。 为了应对低温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飞手把所有电池用被褥包裹, 放在车里使其保温;而在飞行时, 尽量将电量用完, 因为一旦起飞最好不要中途降落暂停;第二天使用时最好用吹风机吹一遍, 防止机身结冰影响飞行。 2. 风力带来的影响 2016年3月, 《强军》摄制组来到内蒙古朱日和进行取景拍摄, 当时大风飞扬、尘沙弥漫, 根据导演要求, 在这里要拍大量的航拍画面, 这无疑给飞手增加了不可想象的技术压力, 在保证无人机稳定飞行的同时, 也要承受内蒙的飞沙侵袭, 如果没有精准的摇杆掌控力, 无人机无法实现拍摄需要的构图。在拍摄过程中, 最令人担心的是无法预测的阵风。这种风会让原本笔直的飞行路线变得蜿蜒曲折, 让拍摄数据的计划毁于一旦, 在遇到5级以上的强阵风天气时, 无人机很难保持机身的相对稳定, 所拍摄的抖动画面也很难采用, 在这种情况下, 是不建议飞行的。 在拍摄中, 节目编导一边观测风向旗, 一边测风力大小, 选择合适时机飞手迅速操作拍摄, 摄制组人员相互紧密配合, 保证信息的及时传达与沟通, 高质、高效完成拍摄计划。 3. 雨水带来的影响 水会对无人机电子元件造成很大的损坏, 尽管一些无人机的结构拥有一定封闭性和防水性, 可以抵御小雨, 但大多数多旋翼无人机并不防水。而且, 雨水会妨碍无人机的拍摄工作, 同时, 雨滴还会打湿镜头, 影响拍摄的画面效果。2016年春夏之交, 祖国南方迎来多雨的季节, 时值大型军事纪录片《雄关漫道》在南方的拍摄, 拍摄路线贯穿江西、湖南、广西、贵州等地, 无人机航拍每天都面对雨水的袭扰。 拍摄期间, 为了防止水对无人机电子元件造成损坏, 在不拍的时候, 收放到防潮箱里, 拍摄的时候, 用胶带缝合无人机缝隙, 防止潮气或者雨滴进入。根据天气预报, 了解最低云层的高度、厚度, 从而推测阵雨有无、雨量大小, 适机进行拍摄。 4. 磁场干扰带来的影响 在一些重大的演习场, 一些电子对抗的阵地, 雷达电磁干扰无处不在。《强军》《中华兵道》等摄制组就遇到多次电磁干扰及磁场现象。内蒙古训练场, 高功率雷达扫描天空, GPS信号瞬间失灵, 而无人机没有导航, 就像失去了眼睛, 电磁问题使飞手很难操作飞行成功。在这种情况下, 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通常在起飞前先进行无人机内部的指南针校准, 在飞行过程中时刻注意方位的变化和GPS信号强度, 以免发生事故。另外, 在磁场干扰比较严重的地方, 我们一般用手控模式进行操作。 二无人机在纪录片中应用的具体拍摄手法 1. 升降手法 升降手法是军事题材纪录片中应用最多的拍摄手法, 在多旋翼操控上面并没有难度, 只要简单地控制无人机升降即可完成。根据不同拍摄对象的需要制定不同的升降高度, 例如在拍摄一些纪念碑、长条形建筑等, 升降手法所表现的画面类似于摇臂所产生的效果, 它能够改变镜头视角和画面空间, 有助于戏剧气氛和效果的渲染。 2. 推进和拉远手法 在《强军》《雄关漫道》《中华兵道》三部纪录片中, 推进和拉远手法也运用广泛。这类拍摄手法在操作过程很容易实现, 飞手将被拍摄对象作为运动的起点或终点, 由远至近或由近至远地完成整个拍摄画面。这种拍摄方式呈现的画面往往带给观众一种舒展和壮阔的内心感受。 3. 环绕推近和环绕拉远手法 在《强军》《雄关漫道》《中华兵道》三部纪录片中, 都拍摄了长城、古建筑等, 根据拍摄主体所要表达的镜头语言, 飞手根据导演意图, 做出一些飞行姿态的调整。主要运用了环绕推进和环绕拉远手法。 在环绕的过程中, 飞手需要不断改变多旋翼的飞行姿态, 而且边绕边推拉, 以使被拍主体越来越近至特写或者越来越远直至出画。在拍摄过程中, 画面景别的变化成为了比较常见的方式, 使画面摆脱了呆板沉闷的氛围, 丰富了被拍主体的表现意义。 4. 跟踪拍摄 传统的拍摄, 大多用斯坦尼康或者轨道来完成, 但是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平面”拍摄, 很难达到视觉表现上的冲击力, 即使通过构图、编排画面等手段, 作品在视觉展示上也很难有所突破。在这几部军事题材纪录片中, 飞手采取了超低空跟踪拍摄飞驰的军车、坦克等效果冲击, 表现出了军事训练应有的力量感和气势感, 给人一种画轴式的延伸感。 三航拍在纪录片中镜头角度的选择 1. 高度 从军事题材纪录片航拍影像的叙事角度而言, 大多数航拍的基本高度在120米以内的空间范围, 比较易于拍摄出富有冲击力、宏大场景。从100米至50米, 再到距离地面十几厘米的贴地飞行高度, 可以拍摄快速、细节性影像。 2. 角度 在军事题材纪录片航拍中, 角度非常重要。选择不同的角度, 可以体现影像创作者不同的创作意图和创作风格。由于航拍的运动性和空间感为拍摄角度提供了诸多的可能性, 进而丰富和延展了人们对被摄对象的关注视角和焦点, 同时创造出普通地面拍摄无法比拟的独特影像魅力。在纪录片拍摄中, 飞手采取水平、倾斜、垂直这三种飞行姿态。不同的姿态提供了不同的拍摄角度。 3. 速度 速度对于航拍来说其实就是节奏的快和慢, 不同的航拍速度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应。因为航拍速度所产生的张力, 使得观众与影像画面建立起一种互动的心理空间, 时而激情澎湃, 时而舒缓缠绵, 真正体现航拍的速度与激情。 在拍摄《强军》画面的训练场上, 导演要求镜头一定要有冲击力, 飞手调整无人机飞行姿态, 以恰当的超低空飞行快速掠过集群装备和训练人员头顶。这样的航拍影像以及速度会使观众产生不同的视觉感知和心理反应。 综上所述, 航拍技术在军事纪录片的应用, 为观众提供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提高了观众对纪录片的观赏意识。但要完成一个好的航拍镜头需要我们灵活使用、因地制宜, 对航拍设备、飞行高度、飞行线路、环境条件等有很好的把握。我们应充分利用航拍这种视角的拍摄手段, 不断发掘航拍的美学内涵, 不断丰富航拍的镜头语言, 从而为观众带来更美的享受。 |
网站地图|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下载-纪录片从业者-纪录片部落-电影拍摄-导演知识-电影学习
GMT+8, 2024-11-3 02:22 , Processed in 0.05488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xitonge.com @2010-2024
Copyright © 2010-2024, xitongle.com.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