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部落-高清纪录片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丝路题材纪录片的审美意蕴构建

发布者: 小白兔| |原作者: 吉平 刘昭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2020-2-27 19:16
查看: 957| 评论: 0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使得新丝路题材纪录片跳出了传统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范畴, 更多的关注当下丝路上正在发生的文化交流与人文往来。《丝路, 重新开始的旅程》《一带一路》等纪录片, 在宏观层面弘扬协作共赢、 ...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使得新丝路题材纪录片跳出了传统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范畴, 更多的关注当下丝路上正在发生的文化交流与人文往来。《丝路, 重新开始的旅程》《一带一路》等纪录片, 在宏观层面弘扬协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时代主题;微观层面上则展现了丝路沿线人民勤劳、勇敢、拼搏的人性之美, 承担了解读“一带一路”倡议、传播丝路精神的时代使命。跟以往丝路题材纪录片相比, 新丝路题材纪录片具有一种新的美学意蕴构建。

“出”与“入”:尽显文化和合之美
强调整体与和谐的“和合”之美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观。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 新丝路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将文化“和合”的思想融入纪录片的创作之中, 这种“和合”之美主要是通过一种“出”与“入”的叙事手法体现出来的。

人与人之间的“出”与“入”。文化“和合”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文化沟通与融合。新丝路题材纪录片“以人为本”作为叙事意蕴之美, 以平民化视角讲述了当下丝绸之路上正在发生的人的故事;一方面展现了他们为梦想拼搏、奋进等的普适价值观, 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给沿线人民生活的真实改变。编导们用小人物的小故事映射出了“一带一路”的大战略, 如“导演陈晓卿认为这些普通的个体才是丝路复兴的希望。和他执导的《舌尖上的中国》一样, 《丝路》也展现出充分的人文关怀, 希望通过记录现在进行时态的人和事, 呈现出一条由普通人走出的丝绸之路。”《丝路, 重新开始的旅程》共分为8集, 讲述了57个人的故事。这其中, 中国人有38个, 外国人有19个。既有来自中国的土耳其小伙阿福, 也有去迪拜创业的潘尚旭……也正是这种各国人民相互间的“出”与“入”, 才造就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和合之美。

此外, “以人为本”的叙事之美不仅体现在平民视角的纪录片中, 也体现在丝路题材的重大文献纪录片中。2015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指出:“社会主义文艺, 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中人, 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如由中宣部和国务院新闻办共同打造的纪录片《一带一路》, 就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角度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阐释与呈现。不仅如此, 《一带一路》深入丝路沿线30多个国家, 更是记录了60多位与丝路建设密切相关的普通人的故事。该片将抽象的政策转化为对于这些普通人的生活切实的改变, 印证了构建和平、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新丝绸之路不是中国一家独奏, 而是真正惠及世界人民的大合唱。

文化与文化间的“出”与“入”。新丝路题材纪录片的文化“和合”还体现在各民族宗教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这种融合也仍然通过一种“出”与“入”的方式呈现出来。正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一书中所提到的, “宗教的方式、理论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 是认识世界的四种方式”。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 宗教是认识世界、统治世界最为重要的方式。丝绸之路的繁荣也为世界宗教的融合与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契机。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必经之路,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龟兹”这一方区域成为东西方宗教文化的汇聚融合之地。而丝路上这种宗教文化的融合既有佛教文化的“输入”, 同时也有儒家文化的“输出”。

如在《河西走廊》之《造像》一集中编导就讲到了佛教经过河西走廊传入中原的历程。鸠摩罗什是中国历史上五位译经大师之一, 是东来传教的第一人。该集通过讲述鸠摩罗什一生的故事, 清晰地勾勒出了佛教传入中国的历程。鸠摩罗什在河西走廊与博大精深的汉文化相遇, 稍后又在长安译经场上赋予了佛教更为丰富的层次, 从而使得佛教可以在理论上与儒家、道家并列为中国三大思想体系之一。而在《河西走廊》之《根脉》一集中, 编导则讲述了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在河西走廊地生根发芽的过程。西晋末年, 五胡乱华, 中原大地的世族大家为躲避战乱, 一部分迁移至河西走廊, 形成了“河西望族”。凉州刺史郭轨开办官学, 将中原“重教化”和“拔贤才”的政策带到河西走廊。而儒学大师郭瑀带领弟子为安身而凿的石窟后来成为佛教重要的造像圣地——马蹄寺石窟群, 这成为儒家与佛教两大文明交汇与融合的美好印证。

生动性与形象化:情节之美的凸显
在近些年的纪录片创作当中, 为了追求纪录片的生动性、形象性、观赏性, 编导们有意识地在纪录片创作中使用故事化手法。尤其是在新丝路题材纪录片中, 这种故事化手法的运用更为显著。因故事化手法而带来的情节之美又主要体现在悬念的设置和情景再现的运用上。

悬念设置对情节之美的营造。精巧的悬念设置可以使情节生动、引人入胜, 增强观众对于情节的关注和理解, 从而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价值表达, 更好地发挥纪录片的话语导向作用。新丝路题材纪录片在悬念设置上主要用问题来制造悬念以及用独特的时空结构来制造悬念。

首先, “提出问题及其阐释能够增加作品的导入感, 引导观众的心理预期进入创作者营造的视听环境, 对作品还原的历史现场、蕴含的价值观产生认同。”新丝路题材纪录片大部分是现实题材的纪录片, 如《丝路, 重新开始的旅程》纪录片中, 纪实性的跟拍占到了很大的比例;因此, 大部分故事都是顺叙式的。在顺叙式的影片中, 叙事的动力主要在于观众对于结果的渴望;利用观众这一心理预期来设置故事悬念, 能够增加影片的生动性与观赏性。这一叙事方式在新丝路题材纪录片创作中多有使用, 如纪录片《丝路, 重新开始的旅程》中讲述了57个人的故事, 在该纪录片中导演巧妙利用提问设置了诸多悬念。又如在讲述为梦想重振马场的乔春江的故事时, 就很精妙地设置了一个悬念, 乔春江的“西域之星”在比赛的前一天突然感冒、赛前来不及热身, 在一系列的突发状况下“西域之星”究竟能正常参加比赛吗?这种悬念的设置显然强化了该纪录片的生动性与情节之美。

其次, 悬念的设置还可以通过对时间结构的重构来实现。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最重要通道, 这条通道上的历史事件及其结果, 观众早已知晓。因此, 将叙事动力置于观众所不熟知的历史过程, 关注这种结果是如何形成的, 更能够形成悬念来吸引观众。《河西走廊》就充分利用了时空结构来设置悬念, 如在第三集《驿站》开篇, 清晨的驿站里, 悬泉置的长官置啬夫正在熟睡, 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平静, 一份紧急公文被送到置啬夫手中。经过比对, 这是汉帝国最高级别的公文。这一幕情节是通过情景再现来展示的, 导演反复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急促的马蹄、飞速的穿戴、紧促的脚步、风云变化的延时摄影和耐人寻味的解说词都显示了一场风暴即将来临。而即将到来的是怎样的使团, 它又如何影响汉帝国的安危……这些悬念都留在观众心中等待着被一一解开。因而, 悬念在新丝路题材纪录片中的设置与运用大大强化了影片的情节美感。

情景再现对情节之美的渲染。大量利用演员和虚拟影像再现现实中已不存在的历史场景, 成为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又一特点。这种情景再现的手法在新丝路题材纪录片中很好地弥补了历史故事仅存有文字的抽象记录的遗憾, 而用视觉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将历史故事演绎于银幕之上。纪录片《河西走廊》涉及从西汉时期到新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 历史人物是可感知而不可触摸的。长期以来, 许多编导都是通过一些历史文献、壁画、历史景观来刻画人物形象, 显然这种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模糊而隐晦的。《河西走廊》中先后出现了50多个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 仅仅依靠以往纪录片中利用历史资料和臆想性的情景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已远不足以担负其这样的重任。因而, 该纪录片大量使用了专业演员来扮演历史人物, 采用故事片的叙事手法, 通过蒙太奇剪接、演员表演来刻画与塑造人物形象。例如, 在《河西走廊》第三集《驿站》中有两个人物是本集的核心叙事人物, 一是悬泉置置啬夫, 另一人是汉帝国处理西域事务最高大臣常惠。这两人都由专业演员来进行扮演, 由表演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增强了观众对历史人物与历史情节的形象化感知与触摸。

此外, 以往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情景再现更多是弥补历史资料的断点、烘托历史故事的气氛, 是对于解说词的补充。而新丝路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者们则通过对历史的深入考证, 对历史故事重新进行故事化的编排, 通过演员扮演和场景设置进行情节性再现, 强化情节之美。为了完成从两汉到新中国跨度两千多年的情景再现, 剧组辗转全国10个影视基地, 布置了60余个室内外场景, 动用群众演员近千人次。在该纪录片中, 每集都由多个情节点组成, 如第一集《使者》由匈奴崛起、武帝拜贤、出使被扣、与妻结缘、对匈反击、狩猎出逃、汗血宝马、归途被扣、神奇回国、加官进爵、出征西域等情节点构成。每个情节点又都由多场戏组成。除了台词外, 演员表演、场景、道具、摄像机调度等都与拍故事片一样;这种叙事手法形象化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的历史风云。

自然之魅与意义生成:奇观之美的彰显
纪录片作为一种视听艺术, 首先要好看才能吸引观众, 因而在近些年来的纪录片创作中, 编导们尝试着一种奇观化的叙事策略;新丝路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者也不例外, 他们对这种叙事策略运用尤为突出, 在将技术美学和纪实美学巧妙结合之际, 为其作品创造了绚丽的视觉奇观之美。

丝绸之路上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沙漠、草原、雪山、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观为纪录片的拍摄提供了壮美的空间场域, 这在叙事表层上极大地增强了丝路题材纪录片在摄影构图上的张力。许多纪录片中大量的风光摄影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粗犷、绚丽的西部景观, 充分展现了自然之魅力, 如《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的摄影主要由风光摄影和再现摄影构成。美国摄影师科里·罗素·布朗在河西走廊进行了长达一个半月的拍摄, 摄影团队大量使用了最新的移动延时摄影技术和航拍技术;通过时间的压缩和视角的创新为观众勾勒出了令人震撼的自然之美。该片中宏伟的天梯山石窟、色彩斑斓的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晶莹洁白的八一冰川以及草甸、河流、奔马等奇观化景致将河西走廊自然风景的壮美与澄明一览无余。

此外, 新丝路题材纪录片的视觉奇观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美感的呈现, 还有着叙事深层的象征意义和审美意义。粗犷绚丽的西部景观在历史上对于人类的交流而言虽然有着巨大的阻碍, 可丝路沿线各国人民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克服了崇山峻岭的阻碍, 将丝绸之路凝结成为汇聚人类智慧和拼搏精神的康庄大道。因此, 在《对望——丝路新旅程》《一带一路》等纪录片中, “路”这一景观始终是重要的叙事元素。这些纪录片中因为高速公路和铁路的修通使得注重时间的农业贸易流通变成了可能。片中飞驰的高速列车和壮美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构成了丝绸之路上的新景观。

结语
新丝路题材纪录片肩负着传播丝路精神, 弘扬“一带一路”倡议的使命感。把握丝路题材, 讲述中国故事, 让丝路精神乘纪录片之东风, 吹拂亚欧大陆, 这对当下促进我国和平发展、构建大国形象、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网站地图|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下载-纪录片从业者-纪录片部落-电影拍摄-导演知识-电影学习

GMT+8, 2024-11-23 18:26 , Processed in 0.06553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xitonge.com @2010-2024

Copyright © 2010-2024, xitongle.com.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