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作出增强“四力”的重要指示,为宣传舆论工作和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与方法。近年来,广西各纪录片制作单位“四力”齐发,创作出一批独具“桂风壮韵”魅力的纪录片精品,在国内外崭露头角,充分展示了广西壮美新形象。 以脚力现魅力 对于纪录片工作者来说,脚力就是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行动能力。广西是一个有山河湖海的边境省份,境内大山纵横、江河交错,多年来,广西纪录片人怀抱梦想,艰苦奋斗,迎难而上,跋涉于山水之间,用镜头纪录八桂大地优美的山水风光和民族风情,创作了许多有温度的桂派纪录片。回顾近年来广西涌现出来的纪录片佳作,无一不是用脚力努力奔走在一线,深入基层创作出来的。 广西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导演吴向列是一位脚力十足的导演,他的作品多为山间江边林中浪里采撷。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元宝山是吴向列最喜欢的拍摄地。元宝山为广西中部最高的山峰,那里的奇峰峻岭、神秘苗寨给了吴向列丰富的创作灵感,他每年都会来到元宝山拍摄十几次,每个村寨、每座山峰、每条溪流他都走过,当地人开玩笑说元宝山的狗都认识他了。多年来他穿梭于元宝山这片热土,以镜头诉乡情,创作了多部优秀纪录片。经过近四年的跋山涉水、精心策划和拍摄,创作了纪录片《我的山水中国》,讲述黄格胜先生深入元宝山青山寨写生创作巨幅组画《壮锦》的艰辛过程,通过贴近拍摄,记录画家与所画村庄的爱与纠葛。本片获得广西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中国镇江西津渡国际纪录片盛典金山最佳纪录片(长片)奖。 随后,吴向列又跟拍元宝山苗族青年小杜煞费苦心寻找对象的过程,从苗寨走到大城市,又从大城市回到家乡,一拍就是三年多时间,创作了纪录片《终身大事》。该片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优秀长片奖、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社会类最佳纪录片长片提名奖。 从2012年初开始,吴向列带领摄制团队,在元宝山陆续拍摄了8年。拍摄的素材多达数千个小时。目前,吴向列以元宝山为题材正在创作的纪录片有《祭司和他的女人们》和《苗寨八年》,其中《苗寨八年》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19年重点纪录片创意选题项目。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震撼观众并且得到专家认可,是因为“脚力”和时间积累的结果。 在广西纪录片创作过程中,以脚力见长的纪录片还有很多,如《秘境广西》《美丽西江》《稻之道》《鸟友》《杂技追梦人》《跑马帮的年轻人》等,这些纪录片让观众跟随着创作团队的脚力,领略“桂风壮韵”的独特魅力,脚力也让广西纪录片走出一片新天地。 以眼力见动力 眼力,就是从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洞察世间万象的能力。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记录“真善美”就是纪录片创作的动力。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主创人员要把自己定位为时代的观察者、社会的瞭望者,在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找准典型人物和事件,立足国家战略弘扬主旋律,记录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广西广播电视台和柬埔寨国家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纪录片《家在青山绿水间——信任如树》,主创人员慧眼识珠,从几十个备选拍摄人物和故事中筛选出7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故事,各有各的精彩,多角度多元化记录新时期的中柬各方面的合作与成就。在片中,编导以柬埔寨普通民众的视角来讲述,客观观察和记录当地普通老百姓追寻美好生活的经历,展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之美,演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题。《家在青山绿水间——信任如树》被柬埔寨国家电视台定为庆祝柬中建交60周年的献礼片,于2018年7月19日两国建交纪念日晚上8点在该台播出,广西电视台也同步播出,中柬两国观众反响热烈,受到各界极高评价。 河池市广播电视台的获奖纪录片《红水河鼓韵》,是创作者在一次出差途中看到一个瑶族老人和10岁孙子吵架,原来是鼓王蒙胜文为了不让咬铜鼓的绝技失传,逼迫自己的孙子学习咬铜鼓技艺。从他们的争吵中笔者看到了铜鼓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于是有了创作灵感和动力。创作者决定跟拍鼓王蒙胜文与铜鼓的故事,制作纪录片《红水河鼓韵》,片子结构上采用了交叉叙事的方式,讲述红水河畔铜鼓的前世今生,鼓声悠远,奏响着八桂大地各族人民和谐幸福新生活。片中人物与事件的选取具有代表性,故事叙述朴实,较好地展现了红水河流域的铜鼓文化。《红水河鼓韵》获得了广西广播电视文艺奖,第十二届“纪录·中国”创优评析社会类二等奖。 从近年来广西获奖纪录片作品来看,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导演要拥有好眼力,能在凡尘世界变幻万端的表象中明辨是非,挖掘最有传播价值的东西。由此可见,眼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为纪录片提供了叙事动力,让观众有所期待。只有非凡眼力,才能见到不一样的故事,才会收获不一样的惊喜。 以脑力显张力 脑力就是深入思考表达思想的能力。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有脚力奔赴现场,有眼力发现好故事,也可以完成一部作品。但要实现“作品”到“精品”的转变,主创人员必须拥有足够的脑力才行。2018年4月,获得第25届电视文艺“星光奖”电视纪录片大奖提名的作品《稻之道》,就是一个脑力成就“精品”的例子。《稻之道》是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历时三年打造,反映稻米历史文化的人文纪录片。该片由“稻”入“道”,从考古、民族文化、农业科技等多方面,探寻水稻的前世今生,解开稻作文化密码,全面展示了稻米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 正如片中解说词所说的:“我们选择了稻米,就选择了一种文化,我们的生活情感甚至精神世界与稻米的荣枯盛衰纠缠在一起,与之同悲共喜,生生不息。”从一粒白色稻米,联想到稻米所承载的民族文脉,小小的稻米,聚散着历史和文化的风云,作品对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和人类文明进步,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创作团队的脑力让《稻之道》更具张力,作品立意高远、主题深刻,采访扎实,角度独到,画面精彩,制作精良,是一部难得的纪录片佳作。导演王星羽在接受采访时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作物的生长受着严格的时令限制,一旦错过了,就只能等到明年了。因此每次拍摄前,我都要动动脑力发挥想象,想象我们要呈现怎么样的画面,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提前做好预判并做好充分准备。”为了更好地拍摄这部作品,王星羽利用业余时间恶补了稻米各种知识,从稻米的物种与起源,各种稻米的种植要素、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分布范围、栽培技术到病害防治她都了然于心。她通过脑力学习与加工,让观众透过一粒大米、一片稻田看见精彩的人类故事,也是这部片子的亮点所在。 纪录片创作脑力是关键,脑力决定作品的深度和厚度。要提升脑力,就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结合工作实际深钻细研,加强积累,有意识地将知识和思考运用到创作中去,让作品的思想性得到显现,实现从“作品”到“精品”的升华。 以笔力促活力 笔力是指以文言志的能力,纪录片创作者的笔力大部分体现在解说词的撰写和故事的讲述方式上。解说词对于纪录片创作起到非常重要大作用,对画面进行有效补充,能让观众更加直观地理解画面所表达的内容。解说词还能引发观众对画外信息的联想和感悟,加深观众对画面的理解。解说词首先要平易朴实,让观众可以听得懂。就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诗一样,每写一首新诗都先读给不识字的老婆婆听,老婆婆说听懂了,他才定稿抄录出去,老婆婆说听不懂,他就修改,直到老婆婆完全理解,他才满意。纪录片优秀的笔力,就应该让片子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如广西广播电视台为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而制作的纪录片《60甲子记忆收藏》,在讲述“壮族”来历时,解说词写道:“1965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出,僮族的‘僮’是旧社会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歧视词语,‘僮’含有仆人的意思,现在中国解放了,少数民族与汉族都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应该改变过去的错误看法,而且‘僮’为多音字,可念‘童’也可念‘壮’,含义不清楚,容易引起误会,周总理建议将‘僮族’改为‘壮族’,希望僮族兄弟身体健壮,僮族自治区发展蓬勃向上。1965年10月12日,在周总理的提议下,征得僮族人民的同意,国务院正式将僮族改为壮族,广西僮族自治区也正式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自此,广西各族人民走进了一个创造美好生活的建设时代。”这是一部厚重的历史题材纪录片,通篇解说词非常简单,却起到解释和补充说明的作用。好的笔力能让解说词配合画面营造出独特的意境,令观众在观看的同时仿佛穿越到五六十年代的广西,更好地对节目做出理解。 要让解说词突出纪录片的艺术魅力,笔力就要在提高语言感染力方面下功夫,如《还看今朝·广西篇》写道:“广西很美,本来可以靠颜值吃饭。却偏偏要拿实力说话。”《宾阳炮龙人》写道:“夜幕降临,人潮涌动中,一条闪着蓝色光芒的龙出现在人们眼前。这就是甘叔那条与众不同的龙,他在龙头和龙尾处装了LED灯。舞上这条龙你就是街上最‘亮’的仔。”这些解说词用朗朗上口的网络语言,让节目充满活力,让人轻松愉快,一下子就拉近了节目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纪录片主要是通过画面和解说词来讲述,但并不是说解说词越多越好,也不是解说词写得越精彩就意味着笔力越强。纪录片有时候也要惜墨如金,能不用解说词就尽量不用,尽量用镜头语言和现场来讲述故事,这也是纪录片笔力的一种体现。如河池市广播电视台创作的纪录片《扫地》,记录清洁工人莫金烨平凡而琐碎的小事、简单而普通的生活。从热闹非凡的乡镇街道,到摩肩接踵的城区,莫金烨每天都与大扫把和垃圾打交道。虽然有些人看不起她的工作,但她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把金城江的每条大街小巷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清洁工作当成做自己家的卫生,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整部作品14分钟,没有一句解说词,采用少量的独白和大量的现场讲述方式,体现了莫金烨工作的艰辛和孤独。整个作品的感情基调是寂静和孤独,片子追求意境美,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和探索。《扫地》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获得广西新闻奖一等奖、全国优秀公益电视节目奖。 纪录片创作中的笔力应该是“为看而写”的。文笔风格要根据纪录片主题的需要,和画面相互融合,让观众充分走进解说员营造的意境中,感受纪录片的活力和魅力。可以说,笔力在“四力”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能让纪录片作品“活”起来。 记录新时代,是纪录片人的职责使命。广西纪录片人不忘初心、“四力”齐发,锐意创新,让观众感受到了“桂风壮韵”纪录片的独特魅力,增加了作品的魅力和价值。广西纪录片人将继续磨炼“四力”,扎根祖国西部,甘于吃苦,磨练脚力;开拓视野,提升眼力;勤思善想,增强脑力;不断钻研,精炼笔力;生动记录广西建设的一个个鲜活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广西篇章,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网站地图|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下载-纪录片从业者-纪录片部落-电影拍摄-导演知识-电影学习
GMT+8, 2024-12-4 01:13 , Processed in 0.06729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xitonge.com @2010-2024
Copyright © 2010-2024, xitongle.com.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