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过春天》、《武林孤儿》之后,又一部青葱计划走出的电影《蕃薯浇米》日前登陆内地院线。
从独立设计师到电影导演,从初创剧本到登陆院线,在青葱计划的帮助下,叶谦导演借《蕃薯浇米》,完成了导演这个身份的处子秀。
不过在《蕃薯浇米》的制片人侯晓东和申申看来,虽然青年导演拍摄第一部电影很难,但真正进入电影工业其实才是更艰巨的挑战。而制片人的目标,就是带领导演迈出这最为关键的一步。
因此,导演帮在对话侯晓东、申申两位制片人时,除了《蕃薯浇米》的「诞生记」,对于青年导演进入电影工业的门槛,我们也有了更多了解。 首部国产闽南方言电影「诞生记」
每一部电影的初创,都有太多故事可讲,《蕃薯浇米》同样如此。在侯晓东和申申看来,《蕃薯浇米》中暗含的现实意义,是电影之所以会从青葱计划中脱颖而出,并最终被推向院线的原因。
谈起参与《蕃薯浇米》这部电影的初衷,制片人侯晓东直接而有力地强调道:“发掘有核心立意,并且在内容上对人生或社会有更多探索的故事,是作为一个制片人对内容生产的长期要求。”
制片人侯晓东 另一位制片人申申则站在作品创新的角度表达了对作品对喜爱:“《蕃薯浇米》结合了闽南文化与直面衰老两个全新的视角,能够给年轻人或者正面对这一议题的观众,多一个思考的方向,是电影打动我的原因。”
从现实出发的剧本,除了在叙事上更有吸引力,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强烈情感,对于电影的生产也有促进作用。
制片人申申 不过,即使做足了功课,导演也做好了完全的准备,但在筹备期,侯晓东和申申还是遇到了困难。
首先需要应对的,就是资金方面的问题。
作为青葱计划的五强学员,导演叶谦获得了国家电影局的一百万扶持金,但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和演员固定的档期要求下完成对影片的融资,对制片人有不小的考验。
其实对于青年导演创作的文艺电影而言,资金始终是最大问题的之一。在此,青葱计划的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是对接电青年导演的拍摄需求,另一方面要兼顾到出品方的市场需求。最终虽然时间紧迫,但电影还是在两位制片人的努力下如愿进入了正式拍摄的阶段。 不过在同期,如何让电影的主演归亚蕾、杨贵媚两位老师尽快进入闽南方言的语境,成了《蕃薯浇米》的另一个挑战。
申申讲述了两位主演细致的角色筹备过程:“杨贵媚老师本身是闽南人,所以会好一些。但对完全不会闽南话的归亚蕾老师而言,闽南方言的对白是很有难度的。为此,她自己请来了闽南方言的老师学习。即使到现场亚蕾老师说的闽南语我已经听不出问题了,但她还是精益求精,在现场和导演反复确定。” 两位老师职业的态度,为《蕃薯浇米》拍摄的进行提供了保障。但在发行时,是否要挑战内地首部全闽南方言电影的头衔,也成为了申申的疑虑。
“我们当时还在考虑要不要做普遍话的版本,归亚蕾老师也已经录好了普通话的配音。但最后还是放弃了。首先现在市场上方言的电影并不少见,因此闽南方言的作品出现并不会影响市场。其次电影的原声配音特别重要,所以最终的决定还是闽南方言版上映,配上字幕。” 虽然从初创阶段开始,《蕃薯浇米》就遇到了诸多问题,但两位制片人对帮助青年导演的坚持,还是让电影最终登陆院线。
更值得肯定的是,在侯晓东和申申的帮助下,叶谦在拍摄《蕃薯浇米》时可以完全专注于内容,而这对于青年导演的成长,文艺电影创作土壤的培养,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青年导演成长的两道坎 《蕃薯浇米》的导演叶谦是首执导筒,两位制片人和他的合作也是首次。因此如何在帮助青年导演成长的同时,高质量的完成电影创作,是双方都要经历的挑战。而第一个「关卡」,就是《蕃薯浇米》的拍摄任务。
对于侯晓东而言,陪伴和引导,是他应对的方法。
“虽然在做《蕃薯浇米》时,我们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团队,可以大致预判新导演在拍摄时会遇到的问题,但整个流程下来,培养青年导演,更像是陪他重走成长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怀着极大的耐心和包容度,和青年导演共同经历成长的痛苦和喜悦。”
而在拍摄《蕃薯浇米》之前就认识叶谦的申申,则因为对他的了解,通过独立设计师可以理解的话术,带叶谦熟悉电影工业。
“因为设计师需要灵感,在选景时比较散,所以秀妹家的主场景一直没定。有一天晚上我告诉导演,明天开始一定要找主场景,但他不理解。我就转换了思维,跟他说现在你只是找了一堆针线和拉锁,但是没有找到主布料。这么说他一下就明白了。那天之后,主场景很快就找好了。” 从「因材施教」到整个创作阶段的陪伴,两位制片人在严谨的分工合作下,帮助叶谦导演在起步阶段有了更多的自信,
而除了两位制片人的帮助,据侯晓东透露,作为《蕃薯浇米》的监制,著名导演,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在《蕃薯浇米》拍摄前专门将叶谦带到了自己的摄制现场,坐在监视器后面手把手的教叶谦如何拍电影,后续在影片融资、谈主演主创时也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对于青年导演来说,看成熟导演如何去协调各个部门、如何去创作,一定是非常宝贵的财富。甚至在《蕃薯浇米》开拍后,少红导演也有很深的介入,现场手把手的传授经验,再加上经验丰富的工作团队,因此项目的进行还是比较顺利的。” 第二个「关卡」,是青年导演从处女作问世,到正式迈入电影工业的门槛。
在侯晓东看来,相比于拍出第一部电影,青年导演更需要对接到行业内的资源、打通进入行业的通道,建立对电影行业的全面认识。尤其在经验方面,专业院校更多是传授方法,但如果能通过青葱计划借鉴到业内前辈在摸爬滚打中总结的经验,能够让青年导演汲取养分,少走弯路。
“同时,青年导演需要提高对导演这个职业的理解、增加对行业的认知。对整个行业是否有清晰准确的判断,也是青年导演能否为中国电影市场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关键。”
申申、侯晓东(左一、二)
如果说第一部作品是敲门砖,那带领青年导演了解并走进电影工业,才是两位制片人在合作时希望达成的目标。也正是侯晓东和申申在整个拍摄流程中所做出的努力,青年导演才增加了未来完全投身于电影创作的勇气和能力。
文艺电影如何持续发展? 以《过春天》《蕃薯浇米》为代表,目前青葱计划已经问世的作品大多为文艺电影,所以最后,侯晓东和申申也聊到了未来文艺电影市场的发展方向。 侯晓东表示,文艺电影之所以在青葱计划中占比较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青年导演通常会选择自我表达深刻、操作难度低、投资小融资难度低的项目,这样有利于促进作品的诞生。而商业类型片对于导演本身的能力以及市场认可度的要求都比较高,可能更适合相对成熟的导演或在有一定行业基础后操作。
正是因为看到了青年导演的诉求,以及目前文艺电影市场的局限,青葱计划也开始致力于打通青年导演与低成本电影的通路。
“对于市场来说,在发行阶段让更多的人看到,才能引发大众对于作品或者类型的探讨。对于青年导演而言,因为艺术电影有受众上的局限,所以在创作初期,导演应当兼顾个人的表达与电影的目标受众。只有作品获得大众的认可,被更多的人看到和分享,艺术电影才会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申申也认为,发展独立院线是文艺电影发展的必由之路。
“内地的院线没有区分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但近些年已经有公司开始慢慢的培育这个市场了。从观众的反映看,文艺电影具备自己的受众,而这些受众甚至会对文艺电影的排片提出要求。所以在文艺电影自己的院线上做大做强,对于文艺电影本身的发展也会有帮助。”
结合二位的想法,对于文艺电影的发展而言,导演了解目标受众、发行增加排片量、加速文艺电影院线的发展缺一不可。但不可忽略的,是出品方对于青年导演以及艺术电影在资金上的帮助。因此在最后,《蕃薯浇米》的两位制片人也表达了对出品公司中视合创、阿里影业、优酷电影、大地电影、其麦影业、映可大方传媒的感谢。
正是因为有这些愿意帮助文艺电影走向院线的出品公司,中国的文艺电影才有「过春天」的希望。 |
网站地图|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下载-纪录片从业者-纪录片部落-电影拍摄-导演知识-电影学习
GMT+8, 2024-11-5 11:43 , Processed in 0.07923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xitonge.com @2010-2024
Copyright © 2010-2024, xitongle.com.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