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往往比我们预想的更立体和鲜活。 《热河日记》,这本书的作者是十八世纪的朝鲜人名叫朴趾源。 史料记载,此人出身汉城世族名门,才思横逸,天性豪爽。 二百多年前,他曾以特殊的身份成为中国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 他在日记里写道:“黄金之屋今皇帝之所不能居也,彼班禅何人,乃敢晏然而据之”。 三个月的时间里,朴趾源以学者的视角,见证了乾隆与西藏高僧的交往。但疑惑、惊讶、不可思议的见闻,几乎贯穿他东方帝国之行。 乾隆皇帝和六世班禅的相见,发生了哪些故事呢?朴趾源看到哪些超乎想象的见闻呢? 到避暑山庄浏览的人都会听到这个说法,这座皇家园林的整体布局,其实是天下版图具体而微的投影。由南向北,罗汉堂、普乐寺、安远庙等11座庙并排座落,其中8座寺庙里有僧人,史称外八庙。连成一线,拱卫山庄,山门也都朝向山庄,成百川归海众星捧月之势,形象地诠释着大清王朝,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愿景。 1779年,外八庙其中之一须弥福寿之庙开始动工兴建。这是一项占地达37900平方米的国家工程,须弥福寿之庙,由扎什伦布寺藏语名翻译而来须弥即须弥山,藏语名伦布,独特的名字在宣告工程建造的目的。 “热河扎什伦布寺,专为班禅额尔德尼而建,寺内显密两教及一切仪轨,应依照后藏扎什伦布寺教规” 须弥福寿之庙以西,相似规模的普陀宗乘寺建造了整整4年,而须弥福寿之庙的工期仅一年。并且乾隆皇帝亲自监督营造进程。 据统计,仅针对这项工程,乾隆皇帝的御旨达40多次。即便今天,当地人也不无骄傲地说,这座寺庙最有价值,当年的物品都被保存完好,甚至是桌椅和班禅睡过的床榻。 200多年前的那场会面,在承德,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避暑山庄,须弥福寿之庙得以永久凝固,以及由此而生的交流和融合,尊重与忠诚的故事。 1779年6月,六世班禅启程了,每年的这个时节,青藏高原鲜花都漫山遍野地开着草原上一片勃勃生机。 远离京城上万里,六世班禅计划一年到达,一年停留,一年返回。这是一场漫长的告别。至少三年,班禅大师才能回到西藏。 1779年,乾隆皇帝69岁。对于皇帝来说一年也是漫长的等待。但在皇帝的世界里,一切都应该井然有序,运筹帷幄。 出发的时候,班禅也许并不知道,一路上他将受到的礼遇。这是《军机处满文班禅档》里乾隆四十四年二月初六日奏折,几乎还原了当时丰盛和殷切的场景。奏折记载着为迎接六世班禅东行,而开始备办的物品,其中任何一件在今天的收藏家眼里可能都是绝世珍品。 这篇奏折还很长,何等礼仪,何等用具,从出发至承德,几乎大清王朝所能办到的都一一做了细致的安排。最后乾隆皇帝批复,应赏物件命各处即行备办,即便充分准备,但六世班禅的行程中,当时的忙碌情景,还是远超我们的想象。 《六世班禅朝觐档案选编》是今天专家根据当时史料集结成册。初步统计,仅清中央政府单方面奏折原文,就达500多项,还不包括被记载在《六世班禅传》里的回复内容。往复相叠,朝觐之旅的事件原文已过千件。这意味着,当时平均每天至少有一封奏折或回复,奔波在乾隆和六世班禅之间,赏赐、问候、请旨,小到天冷送貂袄,天热送瓜果,大到礼仪规制,几乎铺满了六世班禅朝觐的道路。 其中,有很多生动的故事。1779年正月十七,发生这样一个故事。乾隆怀疑赏赐班禅的念珠,路上不慎丢了一颗素珠,马上发信给使者详查,而后乾隆更是强调:“此信以日驰四百里加急发出”,乾隆皇帝细致入微的关怀,六世班禅回应:“小僧虽未起造福藏蒙众生,弘扬黄教,念咒为大皇帝祈祷长寿之法力”。 类似的故事,满满400页的厚度。虽未相见,两人相互的认知和情感,在路上已经开始了,这或许是大清皇帝的行事风格。细致关怀,雷厉风行地渗透到接待六世班禅的每一个细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莫非王恩。 经过多次商榷,六世班禅东行路线是,由扎什伦布寺出发,经羊八井,穿越唐古拉山 塔尔寺过冬,启程经阿拉善进蒙古大草原,沿归化城,经呼和浩特过鄂尔多斯,岱海等地,最后抵达承德避暑山庄相见。 这次行程绵延上万里,跨越蒙古大草原,但这是一条距离最远的线路。不过这样的安排,本身含有深意和清中央政府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志息息相关。 长期以来,在蒙古草原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融合、交流、碰撞、冲突不时发生,勾画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而藏传佛教在广袤的蒙古草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 《蒙古·卫拉特法典》,公元1640年 44位蒙古汗王,共同制定了这部影响深远的法典。《法典》规定,喇嘛教为蒙古各部共同信仰的宗教,严禁用语言和行动侮辱僧侣。《法典》还规定,十人中必有一人献身于佛,以成文法的形式,确定藏传佛教为蒙古各部共同信仰的唯一宗教。 六世班禅东行,既是朝觐祝寿之旅,其实也是在广袤草原传法弘教之旅。乾隆皇帝和信众相信,凡是班禅大师经过的地方,必将播撒和平的种子,和开满吉祥的花朵。 借助宗教信仰的力量,去化解民族内部矛盾,这个想法可以追溯到康熙皇帝。1696年古北口总兵官蔡元提出,他所管辖的那一带长城,倾塌甚多请行修筑。从战国时代开始,历代统治者,不遗余力地倾尽民力、物力修筑长城,防范外族南下,已是延续千年的惯例。但没想到,蔡元的建议,遭到康熙皇帝的断然否决:“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 17世纪,普遍用战争思维解决民族和土地问题的时代,康熙皇帝已经开始思考其他解决方法。 这片幽静闲适的园林,是康熙统一多民族理念的缩影。 承德避暑山庄,紫禁城皇宫之外最重要的宫苑山庄大小建筑120多组。历经康、雍、乾三代帝王,前后历经89年建成完工。 这是一个几乎没有边界的园林。依山就势,在自然山水间挥洒舒展,形成山中有园,园中有山的独特景观。康熙以四字组成36景,乾隆以三字组成36景,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据清宫档案记载。康熙皇帝共来避暑山庄50次,乾隆皇帝来过54次。清朝早期重要的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特别是和蒙古游牧各部落的关系。 武力压服,换来的是暂时的顺从,而德政之下的沟通才能得到永久的臣民,这是康熙皇帝的治国安邦之道。 康熙皇帝曾不无感慨地说:“可见守国之道 惟有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文化交流和沟通对话,渐渐打破的是心里对抗。康熙以更宽广的治国理念,打造他心里的王朝图景,并以此把清王朝的繁荣发展推到了顶峰。 避暑山庄,在清朝的政治格局中意义非凡。 1780年仲夏 艳阳如火,但避暑山庄却凉风阵阵,乾隆皇帝等待一年的六世班禅离此不远了。7月21日,漫长的牵挂和期盼行将结果,乾隆皇帝穿上龙袍,准备迎接六世班禅。此时,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还不知道,他将是中国历史上,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长寿是一件幸福的事。可以让一个人,看到许多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自从顺治皇帝会见五世达赖以来,已经有130年没有这样的场景了,跨越极地、雪山、沙漠和草原,皇帝和班禅大师终于汇合一处。 而此刻,百感交集,千言万语却化成了一句普普通通的问候。乾隆皇帝向六世班禅问道,“喇嘛身体可好,长途跋涉是否顺心”。这句话平淡无奇,可在六世班禅心里却掀起波澜。因为乾隆说的,既非满语又非汉话,却是藏人说的藏语。 九五之尊,古稀之年的乾隆皇帝,专为迎接六世班禅而学习了藏语。 班禅回复:“托大皇帝的福,一路顺畅,寒冷的地方觉得温暖,炎热的地方觉得凉爽,没有任何疲惫之感”。 初次会面,没有生疏,除了必要的君臣之礼,更像是前世相识,轻松亲切的氛围拉开了会面的帷幕。 乾隆皇帝引领六世班禅到烟波致爽殿佛堂礼佛,这是皇家的私人场所。此等礼遇,有清一代自此再无二人。 乾隆皇帝欣喜地说:“于胜义欢心祈祷,与喇嘛会晤前后皆一样,今日与喇嘛会晤,朕心甚悦,实有前缘”。 这一时刻将会以不同的方式,被记录、被评价、被记忆,最终成为,这个国家民族团结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须弥福寿之庙,六世班禅在承德的驻锡地。此后一个月,六世班禅都住在这里,俯视建筑群是沿一条较为明显的中轴线,采取左右基本对称的排列布局。这是汉式庙宇建筑的一种常见形状。但走进其中,金顶、红台、盲窗等等处处体现的是汉藏建筑元素的巧妙融合。 龙,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是天子的象征。没有皇帝的特许,没有人敢用龙饰,来僭越皇家的礼制。但这里,却有8条灵动欲飞的金龙。据造办处估算,仅镀金一次,就需要头等金叶7700多两。不仅如此,据《内务府奏销档》中记载,乾隆皇帝明确指示,须弥福寺之庙都罡殿。住宿楼铜瓦,俱照布达拉庙一样,镀金二次,在中国寺庙建筑史上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朴趾源,朝鲜祝寿使团中的成员,作为外国使者见证这一切。热河之行,引发他一连串的不解和疑惑,甚至是感慨,才有了开篇这段记载:“黄金之屋,今皇帝之所不能居也,彼班禅何人,乃敢晏然而据之”。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让这位朝鲜朋友,感到不可思议,“两褥膝相连也,数数倾身相语。语时必两相带笑含欢,数数进茶”。乾隆皇帝和六世班禅,这种超出君臣之礼的相处情景。朴趾源,眼见尽是他无法理解的事情。 万树园,避暑山庄平原区的一片开阔地。当时皇帝会见和赐宴的场地,乾隆皇帝70寿诞大宴就设在这里。 这天,各民族齐聚一堂,清朝历代帝王孜孜以求的民族团结的华章,因为六世班禅不远万里的朝觐达成圆满。 精神矍铄的乾隆皇帝高兴地说:“今天,班禅与天子同至国家安定,教理广弘。满州内八大旗,外四十九部,喀尔喀旗部,厄鲁特,土尔扈特,准噶尔等都来此欢聚”。 此时,遥远的西藏,八世达赖强白嘉措带领僧众在雪域高原,为乾隆皇帝寿诞诵经祷福。 六世班禅告诉乾隆皇帝,达赖喇嘛今年已23岁,已学会了全部教法,勤奋精进,远胜他人。乾隆皇帝说:“朕欲依先皇之例规,颁诏册封今达赖喇嘛,现与尔喇嘛相商后将颁诏封之”。乾隆皇帝正式决定册封强白嘉措为八世达赖喇嘛,彻底理顺了历史上六、七、八三世达赖喇嘛的排序问题,对于稳定西藏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康熙皇帝弃兵锋而建避暑山庄,以怀柔政策安民心、罢刀兵。乾隆皇帝则在祖辈开创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沟通、对话,以文化交流的方式,凝聚不同族群的内心。昔日剑拔弩张的民族矛盾。终将化干戈为玉帛。仇恨与猜忌,则会像阳光下的冰雪一样慢慢消融,千百年来统一的江山更加稳定了。 经历战乱和杀戮,目睹权谋与背叛。面对奉行德政的帝王,西藏的安定有了保障,藏传佛教的远播将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这一刻对六世班禅来说,也同样功德圆满。他又将踏上行程,但不是返回西藏,而是清王朝的政治中心——紫禁城。 来自微信号“统战新语(tongzhanxinyu)” |
网站地图|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下载-纪录片从业者-纪录片部落-电影拍摄-导演知识-电影学习
GMT+8, 2024-12-22 19:03 , Processed in 0.14681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xitonge.com @2010-2024
Copyright © 2010-2024, xitongle.com.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