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社群是真的很火了,感觉每个大V都绕不开社群经济私域流量的选题,但可惜,大家聊来聊去都是讲社群运营方法论,然后开始卖自家的课,有点割焦虑税了。
所以今儿我们换了个思路,想给真正做社群的同僚一些干货,评测了近期比较热的几款产品,花五分钟看看,说不定就挑到你的Mr.Right了。
当然,在出结果之前先说下评测维度。确实没办法在一篇内把每个产品的功能都扒着对比一遍(即使扒完你也看不完),所以我们挑重点说: 从社群的本质(找到一群拥有共同属性的高价值用户,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驱动自增长,并实现持续变现价值)上来讲,一个好社群运营产品应该具备如下功能: 1. 有效的组织管理工具:包含对事(活动&内容)和对人的管理 2. 氛围和认同感营造工具:能激发大多数成员的参与感和荣誉感,形成双向赋能 3. 变现工具组合:能拓宽运营者变现思路并提供相应工具
接下来的评测,也将会从上述几个方面来评价。话不多收,上干货吧。
微信群 相信这是目前最主流的社群运营工具了。光18年的时候,微信每天会新诞生250万个微信群,只可惜一个微信群的平均死亡时间也不会超过36天,活下来且活成功的,真的少之又少。
问题的关键在于,微信群解决不了有效组织管理的问题。群里水聊一旦多起来,有价值的内容就很容易被冲散,费在爬楼的时间会越来越多; 其次,单个微信群有500人数上限,一旦社群模式往大了做,就必定多衍生多个群,一个人能管20个群已是极限,但对用户的认知也只停留在昵称头像上,并不能把这些用户轻松划分出活跃和贡献等级。
这一切都因为微信还是主攻IM,社群只是搭把手的事儿,因此不会为了群开发数据管理功能,也没有配套的变现工具,氛围和认同感就不说了,你需要借助各种第三方工具,但又存在随时被微信封杀的风险。 当然,即便那么多弊端,仍有那么多品牌和个人坚持使用,大概因为微信使用频率太高了,用来当作社群起步工具确实不错。 但对于真正想做好社群的人而言,往后走,光靠微信群是远远不够的。
和群 微信可能也意识到上述的问题,所以在打压外挂同时推出了新产品「和群」,这也是近期话题度很高的社群类产品了,毕竟背靠腾讯爸爸嘛。
「和群」发力兴趣社群的用意不要太明显,首页甚至长得有点像豆瓣小组,任何人进去都能到推荐的兴趣小组并加入。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内容的社群不多的原因,现在产品并未开放搜索功能。 而小编连续几天观察首页推荐,多数群组都刚破百人档,这也可以从侧面说明,至少目前,微信给「和群」的流量倾斜并不多,社群推广拉新的压力还是在运营者自己身上。 但真正进入一个群组里,新鲜的东西并不多。 「和群」采用的是类似贴吧豆瓣的异时版聊形态,比起微信群,确实“骚扰”更弱,但实际上也没有解决有信息的沉淀匹配问题,连关键词搜索功能都没有。 此外,「和群」即没有群聊功能,还因为是小程序生态无法借用第三方工具,也无法对群组里的用户大标签,从运营者角度来说,即便是作为社群初期的冷启动工具,「和群」甚至比不上微信群。
我反而觉得「和群」更像低配版的飞聊,或者说即刻,如果腾讯投入了大量团队去孵化兴趣小组,对c端用户来说是个不错的能逛的地方,但对社群运营来说,缺的工具太多了。
知识星球 知识星球是目前出场产品中,提供更多“管理属性”工具的产品,包括签到、打卡、置顶、提问、标签、精华等等,能一定程度解决对事情的有效管理,但在对人的管理上,知识星球还是很薄弱。 运营者对用户印象也只能停留在昵称头像上,很难找到哪些是高价值用户。
但不得不说,知识星球入圈收费这个功能还很吸引人的,确实能解决内容创作者变现难的问题。 但这种“一对多”的链接模式是否可持续还有待观察,至少我观察到的,大多数收费星球的后续运营质量都呈“滑铁卢”式跌落,可交钱的用户都是抱着回本心态来的,只会一心盯着运营者出东西,用户之间的互动链接在这样的生态基调下很难激活。 运营者不能出现“真空懈怠期”,但成员对星球氛围的贡献又微乎其微,“双向赋能”在知识星球里的实现门槛比较高。
其他几个产品例如头条圈子、小红圈也都是这样的产品逻辑,就不多说了。 如果你是一个强内容输出型,且自己已经具备一定影响力,可以选择这几个平台来做社群运营,只是要想好可持续问题。
乌托邦 这个产品大家可能比较陌生,我也是连续听到好几个用户故事,说在这个平台运营社群,活跃度和变现都翻翻了,才开始关注的。 产品之前还叫圈子(注意不是头条那个圈子哦),上月底才刚升级改名为乌托邦的。
研究一段时间乌托邦产品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该有的都有,额外还有很多惊喜。
先说什么是该有的都有,就是上述微信群、和群、知识星球各自有的好用的功能,乌托邦都有,甚至做的更精细。 拿打卡举例,知识星球的打卡还是停留在话题标签,点进去后能看到该标签下的所有打卡内容。 但在乌托邦里,除了打卡标签,还有公开的打卡排行版和打卡日历,即能看到每个人的打卡连续情况,也能看到所有成员的当周/月打卡排行,以及随时查看历史打卡主题。 这对运营者,尤其是学习型社群的运营者来说,是刚需,能一眼分出活跃学员和划水学员,对抓高价值用户很有意义。 当然,这不是我说的额外惊喜。乌托邦真正让我感叹的,还是自定义的功能设计和解放运营者的理念。
首先,乌托邦里是能设计不同分区的,且每个分区可以定制不同玩法的玩法规则。这也是其他几款社群产品没有的。 相当于把以前不同微信群才能解决的问题,全都放在一个乌托邦社区来搞定。 其次,「乌托邦」设计了三套能很方便激励用户活跃的体系:积分等级、金币体系和虚拟商品。 成员只要按照运营者设定的规则,参与日常互动贡献,便可以赚取自己在该社群里的身份标识和经济地位。 这种共识一旦达成,用户就不会只盯着运营者产出,而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容是否的得到群里认可,又或者还有哪些好内容/用户值得关注 ,即获得了社交资本又获得了经济收益,运营者的持续输出压力也将降低,并且能从成员的虚拟交易中获得抽成收益,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双向赋能”。
差不多市面上的有话题点和有潜力的社群管理工具都分析完了,总结一下: 微信群适合社群起步,但若想真正运营好且节省成本,一定要进行工具升级; 和群看不太懂,目前流量倾斜也不明显,从社群运营来看,缺的工具也较多; 知识星球、头条圈子、小红圈更适合强内容持续输出能力的人,但用户管理和氛围营造较弱; 乌托邦更像是集大成者,是综合能力最强最完善的种子选手。 不过目前看到的官方扶持动作并不多,我也偷偷跟内部人员了解了下,说是团队对这块比较谨慎,不过近期有个大动作,配合改名升级,邀请了几位社群理论和实战大咖,要搞个直播活动。 |
网站地图|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下载-纪录片从业者-纪录片部落-电影拍摄-导演知识-电影学习
GMT+8, 2024-12-22 22:35 , Processed in 0.08320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xitonge.com @2010-2024
Copyright © 2010-2024, xitongle.com.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