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电影人,是属于电影史的。试想,如果不是这个三月份有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电影回顾展,恐怕关于他本人以及他镜头下的1930至1970年代的黑白影像将尘封在怀旧的记忆里和电影研究者的笔头。
罗西里尼的符号意义远高于多数人对其作品的关注。说起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总绕不开那部著名的奠基之作《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罗西里尼于1945年上映的作品,在江湖上的地位大概属于人人都听过,却鲜少有人看过的“传奇”。
这部罗西里尼在豆瓣关注度最高的影片, 标注看过的人数不足8000
这或许是先驱者的一种宿命与悲哀,被早早供上神坛可真正亲近他作品的知心者并不多。盛名在外的罗西里尼,他的面目似乎并没有他的意大利老乡费里尼、安东尼奥尼等分明,一方面与他本人过早在上世纪70年代离开人世有关,与他的创作高峰期身处历史变革有关,也与他浪荡不羁的艺术家个性脱不了干系。
战争中的美学变革
罗西里尼曾说过,“我并不打算解决世界上的问题,因为我本身也是世界的一员,我只想要表达这个世界。”
罗西里尼 1943年,刚以一年一部的速度拍完自己的“法西斯三部曲”的罗西里尼,在德军占领罗马后,不得不开始了逃亡生活。逃亡的经历、周遭的环境、现实的问题,让出身罗马特权阶层的罗西里尼对电影美学和内容表达上有了许多不同的认识。他说,“我不想拍漂亮的电影,我想拍有用的电影。”
不想拍漂亮的,是对制片厂美学体系里华丽繁复制景的摒弃;拍有用的,就是将摄影机扛到大街上,拍现实生活中的人脸上的喜怒哀乐,拍战争阴影下意大利的凋敝与萧瑟。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找好试用于改编的塞尔吉奥·阿米德原著小说后,他还拉着经验尚浅的费里尼来改编,在德国人占领期间完成了剧本创作。1944年6月4日罗马一解放,片子便投入拍摄。为了《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罗西里尼负债累累。
他得从摄影师手中买胶片,没有工作室也缺乏基本的设备。为了便于拍摄,罗西里尼在地下室搭建了临时摄影棚,有些镜头甚至是在偷拍的情况下才得以完成。
这部讲述意大利地下反抗组织首领以及普通意大利人反抗纳粹迫害的电影,最终在1945年9月公映。德军对整个意大利的占领已在同年的5月份结束,抵抗时期的动人故事振奋了不少人的精神。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二战前一直未能成功举办的戛纳电影节,终于在反法斯西胜利的氛围里举办了第一届。《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同其他十部影片一道荣膺戛纳大奖(也就是后来的金棕榈奖)。至此,罗西里尼进入法国评论界的视线,巴赞、特吕弗等对片子赞叹有加。可以说,这帮全世界最擅长搞评论的人,把罗西里尼放上了电影新美学先驱的位置。
实景拍摄、非职业演员、解放摄影机等等,在上世纪40、50年代百废待兴、寻求变革的年代,每一条都足以让电影界颤抖,让新兴电影人欢呼。
《战火》 为新变革、新美学打样的罗西里尼倒不十分为意,他声称,“我试图捕捉现实,没有别的。”因为职业演员想要融入现实须脱胎换骨,罗西里尼宁愿找非职业演员;写好的剧本常被他改的面目全非,因为缺乏现实感。
罗西里尼捕捉到的现实是层次丰富且自然内敛的。1940年代,他还拍摄了《战火》、《德意志零年》两部影片。它们与《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并称为罗西里尼的“战争三部曲”。《战火》里,罗西里尼把镜头对准了美军攻破德军占领背景下,发生在意大利各阶层中的真实故事。他拍的很克制,看似旁观,实则有暖意暗流。
《德意志零年》 《德意志零年》的视角更开阔,讲了在战败国德国一个小男孩因战争产生的心理畸形。他毒死自己卧床不起、无用的父亲,最终游荡在城市的废墟里并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正是这一阶段后,罗西里尼对现实写实环境的关注,渐渐转向对心理写实的探索。
电影和恋爱,是他生活的全部
作为罗西里尼的老友与合作伙伴,费里尼在书里曾表达过他的困惑和羡慕: “女人都很迷恋罗西里尼,我想知道原因何在,因为我自己也希望受到女人的迷恋。我当时不明白他到底哪里吸引人,我想现在明白了:那是因为他也很迷恋她们,女人喜欢对她们感兴趣的男人。恋爱、电影;电影、恋爱——这些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费里尼所感倒是一点也不假。罗西里尼家庭条件优渥,其父亲是一位建筑师并且开了罗马第一家电影院。罗西里尼从小便在无限制看电影的环境中长大。而他起初进入电影界的动机之一便是为了找漂亮姑娘。这两点纠缠了罗西里尼一生。
罗西里尼、褒曼与他们的三个孩子 罗西里尼一生结了四次婚,有六个孩子。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与好莱坞传奇女星英格丽·褒曼离经叛道的、双双出轨的恋情。1948年,已出演过《卡萨布兰卡》、《美人计》等片并凭借《煤气灯下》拿到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褒曼,在偶然间看了《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战火》后,被故事里的写实与单纯感动。
褒曼深觉若有著名影星去演罗西里尼的戏,会吸引全世界更多的观众。所以她给“心中的天才”罗西里尼写了一封自荐信,一次电影合作却引发了一段戏剧性的罗曼史。褒曼抛家弃子追随罗西里尼去往意大利,美国舆论界哗然并谴责之。随后整整七年时间里,褒曼只出现在了罗西里尼的镜头里。
虽然这段婚姻仅维持了七八年,而且受两人爱情的影响,两人合作的六、七部电影票房成绩并不理想。但是与褒曼的工作、婚姻为罗西里尼带来了一种新的创作方式,那就是在影片中加入私人体验,完成一种“自我迷恋式”的指涉。他的作品也由新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的过渡。
《火山边缘之恋》 私人指涉被罗西里尼缝合进了故事中,比如两人合作的第一部戏《火山边缘之恋》。故事讲的是有艺术气质的女子卡琳置身与世隔绝的荒岛,她在其中的格格不入,内心有着想要喷薄而出的欲望。卡琳的境遇与出走美国、进入意大利的褒曼形成对照,罗西里尼甚至把褒曼戏外怀孕的事情设置为情节,当做救赎。两人合作临近结束期时的《不安》里,褒曼饰演的是一个出轨女子,被情人的旧爱勒索。
1957年,两人分道扬镳。尽管褒曼被迫在罗西里尼的影片里出演着一些她并不认可的角色,但这些银幕形象是相当独特的。自带好莱坞明星光环的褒曼行走在意大利的大街上,游荡在风情浓郁的意式建筑中间,格格不入之中,别有一番风味。
罗西里尼与褒曼 告别50年代后,罗西里尼的创作更显自由也颇受争议。他拍了不少系列历史题材电视电影,对宗教、对信仰有着不间断的叩问。1977年5月,罗西里尼担任了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影展结束后,他因心脏麻痹离开了人世。
斗转星移间,这位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旗手成为了电影历史的符号。可喜的是,四十年后他依旧与中国电影人产生着联系。罗西里尼家族基金会在平遥国际电影展上设立了“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为“卧虎单元”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提供奖金用于他们的电影制作。
跨越时空的对话,所依托的方式不只是影像,还有电影人之间精神的传承。
-END- |
网站地图|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下载-纪录片从业者-纪录片部落-电影拍摄-导演知识-电影学习
GMT+8, 2025-1-8 11:24 , Processed in 0.05890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xitonge.com @2010-2024
Copyright © 2010-2024, xitongle.com.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