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光效的造型功能
画面造型主要是摄像在导演总体构思的约束下来完成,其造型手段主要是利用光影、构图以及色彩造型等三种。光影作为一种重要的造型手段,在影视创作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善于运用阴暗分明、扑朔迷离的光影能营造气氛、烘托环境,借以预示人物性格的复杂和主题的多样。利用光影造型是影视艺术最常见、使用历史最早的造型手段之一。“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就非常重视光影的造型效果,他认为利用光影造型是造成影片惊险、恐怖效果“最有效的技巧之一”,他的影片《蝴蝶梦》《三十九级台阶》《后窗》《群》就成功地利用光影来营造气氛和环境。光影元素在我国影视中的利用也十分成功。
以报道和记录风俗人情、地方特色、旅游风光为主的专题片、纪录片,在不违背真实性原则的大前提下对光线要作一定程度的加工和处理,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生活的真实。通常注重实景光线的运用,强调光线的造型作用和艺术表现作用。如《沙与海》《最后的山神》《长城》《望长城》等纪录片对自然光的运用就很有艺术性。《长城》以介绍长城的美学价值,塑造长城建筑美为出发点,所以,选光构图十分讲究,全篇构成了壮美的诗情画卷。
(一)塑造人物形象 人物是整个屏幕艺术形象体系的中心,摄影的光效,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如张艺谋的《黄土地》中,油灯前翠巧爹与顾青夜谈那场戏,影片没有正面打光,而是用自然光效,造成一种逆光摄影,让观众对翠巧爹黝黑的皮肤和如沟的皱纹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既是翠巧爹(具象)又是我们祖先(意象)的象征,它所代表的勤劳勇敢和落后愚味是混杂在一起的。这样,光影造型不仅塑造人物而且体现影片独特的意蕴。陈凯歌的《孩子王》,影片开始时老杆去村长家的一组镜头,村长坐在漆黑的茅屋抽烟,门外强烈的太阳光反射到屋内,才使我们依稀可见村长黝黑的皮肤和深深的皱纹,此外便是烟火的闪亮,整个画面如同一幅木刻画。用修饰光、侧逆光可美化正面人物,而用脚光、顶光可丑化反面人物。
纪录片《复活的军团》画面构图讲究,追求镜头处理和光影运用的极致,千里荒原、落日余晖和城楼剪影等大量意味深长的空镜头,在控制叙事节奏的同时营造出历史的厚重感。许多人物形象在光线和影调的运用上也极具特点,如通过显现人物轮廓的侧光来展现秦始皇的威严和王者之气,通过仰拍的手法来体现秦军的勇猛强悍。
(二)表现人物情绪 《故宫》的灯光“打破了以往纪录片中小规模使用灯光的惯例,而完全使用了电影和广告灯光使用的模式和方法”,拍摄出的画面有了新的感官体验。在《敦煌》中,导演有意让观众看清演员的模样,并且倚重戏剧舞台效果,重视灯光、背景渲染气氛。至此戏剧艺术作为重要因素参与创作非纪实的画面中。
(三)渲染环境气氛 光效是由光的性质、成分、角度、层次、强弱、明暗体现千差万别的变化,构成了极为丰富的光效语言。纪录片的创作者运用光效语言,可记叙时序,描写环境,塑造人物,表现情感和传达主体思想。纪录片《美丽中国》中的丹顶鹤,明暗反差非常大,它是采用逆光拍摄的。逆光在摄像作品中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此时大部分景物处于阴影之中,丹顶鹤和山被勾勒出清晰、美丽的线条,影调层次明显,效果非常独特,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还有落日余晖。
《复活的军团》中,通过光影的布局表现文物的静谧之美,通过光源与前后景的布置体现皇权的威严,通过延时摄影、定点摄影来表现故宫一天内的晨钟暮鼓和一年四季的景色流动,精美的画面将故宫的恢宏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观众感受到时光的流转、世事的变幻。摄制组还专门选择了一年中太阳最低的冬至日来拍摄位于地下的兵马俑坑,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射进兵马俑坑的太阳光线,拍出最佳效果。
正因为光线的明与暗,往往能引起欣赏者心情上的开朗与压抑。所以影视艺术家在不同的环境里,往往运用不同的光效来渲染环境,刻画人物,营造氛围,突出某种情调。面对千变万化的光色世界,影视艺术创造将主人公放在什么条件下去表现、塑造、描绘,必定融入创作者的选择、加工和结构,影视艺术创作需要对色彩、光感等特别关注,创造出具有审美意蕴的光感效果,充分体现出作品视觉效果的生命力。 |
网站地图|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下载-纪录片从业者-纪录片部落-电影拍摄-导演知识-电影学习
GMT+8, 2024-12-27 22:05 , Processed in 0.06118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xitonge.com @2010-2024
Copyright © 2010-2024, xitongle.com.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