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俺爹俺娘》的视角解析 纪录片《俺爹俺娘》的视角解析 《俺爹俺娘》艺术上取得的成功,除了得力于以真挚情感灌注其中,使全片洋溢着浓烈的人文关怀之外,以下几点也是值得注意的:其一,摄影家焦波的讲述贯穿始终,起到了引导作品情感的作用;其二,对焦波大量摄影作品的运用,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其三,在布局谋篇上借鉴了文学和戏剧的某些表现手法。
作品开头第一句话,“在鲁中山区,与沂蒙山毗邻,有一个小山村,住着我年迈的爹娘”,明确了作品叙述者的身份:不是纪录片的创作者、采访人员,而是作为“儿子”的“我”。这种第一人称的口述角度,确立了观众作为倾听者而存在的地位,由此,讲述与倾听的关系就建立起来。整个片子始终贯穿着焦波个性化的讲述,从焦波的角度出发,严格遵循焦波的叙述来看待、纪录爹娘的生活,甚至后期制作中加画外音,也模拟焦波的语气,保证了叙述角度的一致。这种第一人称的讲述方式,提高了纪录片的可信性,在当事人和观众之间,形成一种清晰的、单一的话语关系。
从总体上来说,焦波在作品中具有三重身份:既是事件亲历者(当事人)又是事件讲述者,还是整个作品的代言人。焦波以富有个性的语言讲述着爹娘的故事,并以事件的亲历者来强化亲情的浓度。
影像画面是构成一部纪录片的物质基础,但由于爹娘在员年之前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这对于一部纪录片而言近乎是在做无米之炊。所幸的是焦波拍摄了大量关于爹娘的照片,因此在布局谋篇上作品采用了焦买波口述加空镜头再加照片的方法,从而再现了爹娘近三十年来的经历。照片在这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作品绝大部分内容是在听焦波讲述照片中的故事,照片成为一根红线,把爹娘生活中精彩的瞬间纪录了下来,以此为贯穿,创作者把后来拍摄的素材穿插进去,如年春节团圆、娘的九十大寿、爹娘之病及娘的送别,等等,由此构成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 纪录片《俺爹俺娘》的视角解析 顺着照片的思路,许多事情被串联在一起,特别是恰当运用了一些根据照片而拍的空镜头,让照片与实际环境相互印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爹娘结伴去劳动的照片,先顺着焦波的介绍在原来拍摄照片的位置拍摄了一个空镜头,然后模拟照相机的拍摄过程,将爹娘拿着农具走在路上的照片运用蒙太奇剪接起来。在这一过程之中,情感被一点一滴地累积,最终走向高潮。
谈到作品的谋篇布局,该片编导说道:“《俺爹俺娘》的叙事表达得益于文学基础,将文学的叙述、描写、修辞和结构手法引入电视语言之中,将文学的艺术感觉转化为电视载体,来结构故事、刻画人物、抒发情感、升华主题。”在作品中,爹背诗的场面共出现了四次,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父亲的生活。 纪录片《俺爹俺娘》的视角解析 第一次是在焦波讲述完爹的辛劳之后,晚霞绚烂的天际回荡着爹吟诵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引出愿岁高龄的爹,正在跟重外孙女晶晶背古诗,这一情节树立起了一个有一定文化、为儿女操劳一生的慈父形象。第二次是在圆陨年春节,爹等着焦波录像,一张嘴又是“白……哎呀,‘白日依山尽’去了!”虽然出错,但恰到好处,不经意间与第一次形成某种呼应。接着爹背了《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这是一个儿孙满堂、过着幸福晚年的父亲形象。第三次是在年夜饭的时候,已经成为小学生的晶晶在考父亲:“你会背《静夜思》不?”爹说:“不会。”晶晶赶紧提示:“床前明月光啊!”爹眼睛一下子亮了:“会啊!”爹把古诗的内容记得很清楚,但不知道诗的题目。于是,在爹吟诵的“床前明月光……”中,引出了爹娘对儿子的不舍之情。第四次是在爹去世之后,田野上回荡着爹生前常常吟诵的那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儿子对爹的思念,也是对这位勤劳善良的普通农民一生的高度概括。
《俺爹俺娘》以亲情为结构全片的基本情感,透过爹娘质朴的生活营造出一种回味悠长的艺术境界,恰如庄子所说:“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这里似乎没有什么技术,但正是这种无技巧的技巧,描绘出一幅真善美的生活画卷,显示了作品的魅力所在。 |
网站地图|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下载-纪录片从业者-纪录片部落-电影拍摄-导演知识-电影学习
GMT+8, 2024-12-22 13:19 , Processed in 0.06009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xitonge.com @2010-2024
Copyright © 2010-2024, xitongle.com.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