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三节草》的影像画面特点鉴赏 纪录片《三节草》的影像画面特点鉴赏 电视纪录片是视听结合的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影像传播形态,它必然要注重对声画二元素的合理安排与运用,并寻求一种最佳的方式和途径表现出来。只有这样,纪录片深刻的思想性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得以完美实现。纪录片《三节草》除了在内容上颇具看点外,另一大亮点就在于其在声画语言运用上的考究。尤其是影像表达上的精致与唯美,使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呈现出一种境生象外的巨大艺术感召力。
作品开篇对泸沽湖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介绍时,运用一个大的摇镜头展现了美丽的高原湖泊泸沽湖的宁静优美,幽蓝幽蓝的天空底下是连编不绝的群山,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泊着三两只泛着金光的独木舟,全、中、近景等不同景别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使画面独具意境。尤其是近景对两只横竖交错停靠的独木舟的展现,特别注重对光影的运用和色彩的对比,再加上对画面构图的精心选择,最终使得这浑然天成的景色如油画般富有质感。
在交代主人公居住环境时,镜头从屋檐底下摇出去,外面是氮氯弥漫的广阔田野,远处是层峦叠嶂、雾霭萦绕的大山,由远及近的房屋在朦胧的霞光中若隐若现,高原村寨所独有的古朴与幽静令人心旷神怡。在肖淑明讲到大儿子走婚的晚出早归时,画面展现了黎明时分静悄悄的海子景象,阵阵浪花拍打着湖岸,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好像湖面上的晨风刚好刮在脸上,给人一种淡淡的清新与凉意。 纪录片《三节草》的影像画面特点鉴赏 这种意境充分体现了中国纪录片所特有的东方神韵与美学特质,这是一种境生象外的美,通过延伸到作品之外的独特镜像空间让人情不自禁地受到情绪上的感染与震动。这种艺术意境是在中华民族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的核心是一种东方生命哲学,和西方哲学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这种哲学观的浸润下,中国艺术意境体现出物、情、理合而为一,由实入虚、虚实相生、循环往复,纷呈叠出、联类无穷。在作品中,编导特别注重对光影的巧妙运用,充分利用光影的强烈反差来构筑审美意境。如肖淑明与李经理商谈拉珠去成都事宣后用的是一个大山剪影,展现了透过云层从大山背后投射过来的金子般的阳光,给人以难以言状的自然美。而肖淑明与大女婚在屋里聊天时,屋内的漆黑阴暗与屋顶直射下来的刺眼光斑形成了光与影的强烈对比,阳光照到人脸上形成的阴影与屋内水壶上升起的白茫茫的雾气,都使画面饱含一种朴素、平静与恬淡的乡土气息。
《三节草》在影像表达上的精致与唯美还体现在镜头语言的流畅、构图的精美与对色彩把握的敏感等不同方面。片中长短镜头衔接适宜,动态画面与静止画面配合默契,固定机位与动态跟拍的交替使用相得益彰,整个片子具有较强的叙事节奏,舒缓相间,张弛有度。同时,片中表现远山近树与人物房屋都非常注重画面的几何造型,画面颜色多以自然的蓝、绿、黄、红、黑为主,浓烈而厚重。 《三节草》在影像语言上还注意运用主观性的镜头来表达情绪,使视觉叙事更富有活力。如介绍拉珠出场时,作者用了一个在田地里透过玉米叶儿仰拍的镜头来展现正在劳作的拉珠,这有别于以往强调纪实手法的纪录片中多用平视角度的拍摄手法。这种主观镜头的恰当运用,不但不会改变纪录片纪实的本质属性,反而使作品在更高层面上达到生活的本真。 纪录片《三节草》的影像画面特点鉴赏 除了在影像表达上精巧独特外,《三节草》在同期声的运用上也非常独到,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大量使用声音转场。如开篇就是先有声音后有主人公的出像,肖淑明与李经理谈拉珠要去成都一段也是先有谈话的声音叙述然后画面再转到院里谈话的场景上。可以说,声画语言的有机结合与独特表现极大地增添了《三节草》的艺术魅力。 内容深邃,叙事独特,艺术表现淋漓尽致,《三节草》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与视觉上的审美享受,它还通过在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上的大胆探索给未来的纪录片创作以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
网站地图|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下载-纪录片从业者-纪录片部落-电影拍摄-导演知识-电影学习
GMT+8, 2024-11-26 00:35 , Processed in 0.11802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xitonge.com @2010-2024
Copyright © 2010-2024, xitongle.com.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