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美学鉴赏及创作:如何把握纪录片的美学——以纪录片《江南》《苏园六纪》为例(2) 有论者指出,“纪实与表现是电视制作的两种类型,纪实是缝纫;表现是刺绣。 纪实就像是一个人脚踏缝纫机,沿着针角儿结结实实地走一遍;表现如同一个人手握绣花针,去挑明你思想的情绪以及创作的意象。”以写意化表现为主要手段,通过诗与思相融合而达到艺术审美的境界,是《苏园六纪》和《江南》共同的美学追求,它们都充分挖掘语言的隐喻功能与电视画面的呈现功能,将张扬与内敛凝为一笔潇洒画出,显示出自身独特的个性特征。 具体到作品当中,《苏园六纪》和《江南》的写意化表现还略有区别,前者更注重学理性与逻辑性,后者更注重情趣性与通俗性。《苏园六纪》的编导刘郎曾经说过: “做文化片最难的一点,就是将有一定深度的学术思考,如何交融于具体的、有限的,而且只能是表现现在量才而为的电视画面当中。”基于这种认识,《苏园六纪》在声画结合方面十分注重拓展画面的内在意蕴,富有哲理性的解说往往对画面起着引导与放大作用。如《吴门烟水》一集中讲到园林与吴文化的关系时,画面与解说就起到了相互生发的作用: (画面)高墙、园内芭蕉、荷花 (解说)虽有高墙阻隔,虽是园门紧闭,而园林里的生活,却与吴中风土有着密, 不可分的联系,有苏州这根藕,才有园林这朵花。这藕,这花,都生长于滋润温和的,吴门烟水之中。 (画面)园林中的古树 (解说)其实,任何东西,离开了产生它的具体环境,都只能是一只断藤之瓜。 环境造就人,也造就物。反过来说,有时候,具有魅力的事物,一半儿是环境的力量。环境,特别是文化环境,从本意上讲,是无法复制的。苏州园林之所以有生命,原因就在于它和吴文化的土壤、苏州人的生活长相厮守。 单从画面构成上看,不管运用何种拍摄手法和剪辑技巧,这些画面都极其普通,难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更无法表达深刻的哲理,但由于有了解说词的引导和规定,普通的画面被赋予了特定的内涵,使其与吴文化联系在一起,表达出具有理性高度的生命感悟,文化意蕴与艺术意境自然也存在其间。 《江南》审美意境的营造更注重生活的情趣,往往通过民间故事的讲述而呈现出通俗化、民间化的意趣追求。如《在水一方》一集中在介绍周庄时就讲了柳亚子、叶楚伦的故事,介绍同里时讲了福安茶馆的兴衰及其与南社的关系,谈到乌镇时又讲了姑嫂饼的传说。在讲述每一个故事的时候,画面大多是写意的,传达出一种优美舒缓的格调。 在这样一种美学追求之下,总撰稿杨晓民总结说:“江南是故事化的”, “江南的风景,仿佛是为了故事修造的。江南的风景,也因江南的故事熠熠生辉。蒲震元先生指出:“逐层升华又融通合一的审美,是中国艺术创造尤其是艺术,意境生成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运思规律。”《苏园六纪》和《江南》正是在声与画、诗与思的相互交融之中营造了艺术意境,揭示了江南文化的神髓。 【本文发布在纪录片部落(http://www.xitongle.com)-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纪录片部落-纪录片创作者、纪录片爱好者聚集的部落。本站提供纪录片创作,纪录片拍摄,纪录片策划、脚本、纪录片分析解读、纪录片影评的相关文章,提供国内外最新纪录片下载,包括BBC纪录片、NHK、探索频道、CCTV纪录片的下载;提供最新电影的影评、剧本创作、导演功课、灯光、剪辑等相关文章资料。 |
网站地图|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下载-纪录片从业者-纪录片部落-电影拍摄-导演知识-电影学习
GMT+8, 2024-11-5 01:54 , Processed in 0.08023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xitonge.com @2010-2024
Copyright © 2010-2024, xitongle.com.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