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熟知“导演”一词的英文是Director,这一表述方法来源于美国,而在英国则习惯上用Producer。这一术语是在19世纪末才具有了其现在戏剧上的含义。当电影诞生后,这一术语又从戏剧领域传递到了电影领域。 “导演”一词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做“导演”? 纪录片导演 中文“导演”一词来源于中国早期电影文化传播的奠基者陆洁及其参与编辑的《影戏杂志》。陆洁(1894-1967),又名陆涵章,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人。青年时代陆洁供职于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在这一期间,他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参与编辑电影刊物、撰写电影剧本;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陆洁经营了联华影业公司二厂和文华影业公司;建国后,陆洁先后担任了国营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第一摄影场场主任、上海电影制片公司顾问、上海电影局最高顾问的职务。可以说,陆洁是早期中国电影的“多面手”。在1921年中国最早的电影刊物——《影戏杂志》创办时,陆洁负责该刊物的编辑翻译工作,他在电影专业语汇的引进和“跨语际”转译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导演”一词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做“导演”? 纪录片导演 有关“导演”这一电影“术语”,陆洁在日记中这样记载:“导演一词,编稿时正对此找不到适当可用之字,恰巧接友人来信,告我在某小学当教习,即由教习两字联想到用此一词。”由“教习”是“教”育学生学“习”,延伸到“导演”是指“导”电影“演”出,陆洁的灵光一现竟成就了“Director”的历史性诠释。陆洁在《影戏杂志》第一卷第一号的《宝石奇案》影片介绍中,第一次使用了“导演者乔治·马歇耳(George Marshal)”的表述,而“导演”一词也被广泛使用于《影戏杂志》的其他文章中,可见在当时的作者群体中对此已达成共识。此外,“明星”(“Star”的转译)一词也是首次在报刊中出现,《影戏杂志》中对有一定知名度的欧美电影演员都称其为“明星”。国产电影第一次使用“导演”一词是在1924年上映的影片《人心》中。该片由陆洁担任编剧,顾肯夫担任导演。陆洁创译和规范的“导演”、“明星”等电影基本词汇,成为了中国电影对这些职业的统一表述,并沿用至今。 【本文发布在纪录片部落(http://www.xitongle.com)-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网站地图|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下载-纪录片从业者-纪录片部落-电影拍摄-导演知识-电影学习
GMT+8, 2025-1-22 15:50 , Processed in 0.40897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xitonge.com @2010-2024
Copyright © 2010-2024, xitongle.com.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